閩南網4月15日訊 半個月前,男嬰小銘在莆田秀嶼區醫院降生,隨后和母親在該院住了4天后,由家人帶回位于平海鎮后山村的家里。幾個小時后,家人發現小銘出現發燒、抽搐等異常狀況,隨即將其送往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治療。經醫院檢查,小銘居然患有膿毒血癥、化膿性腦膜炎、臍炎、新生兒肺炎等16種疾病。
躺在病床上的小銘,由姑姑陪護著
哭聲較為微弱會眨眼卻沒思維
昨日上午,記者在秀嶼區醫院急診科的4層病房,見到了男嬰小銘。他身上裹著粉色的襁褓,頭上插著輸液管,鼻子上插著氣管,正躺在病床上,在他姑姑的陪護下進行輸液治療。小銘從外表上看不出與普通的嬰兒有什么兩樣。
“孩子會哭,只是聲音很小。”孩子的父親蔡先生告訴記者,護士給孩子輸液扎針時,孩子也會感到疼痛,有時會哭泣,但聲音比其他嬰兒要小得多。有時,他也會用眼睛看著周圍的人,還會不時地眨下眼睛,好像在和人說話,其實他卻是完全沒有思維和意識的。
蔡先生說,經福州的一家省級醫院MRT檢查,孩子大腦已經半球病變,多數腦部位是空的,比“植物人”的病情還要嚴重,即使其它的疾病治好,他也只能靜靜地躺在床上,而且基本上活不過2歲。
家長:嬰兒16種疾病接生醫院未診出
蔡先生說,為何孩子患有16種之多的疾病,秀嶼區醫院卻在住院期間只字不提,是當時沒有查出,還是根本就在隱瞞。
“孩子的名字是在出生后三天起的。”蔡先生說,當初起這個“銘”字,主要是想讓人記住他,可現在還沒滿月,孩子就隨時可能告別這個世界。現在,孩子回到秀嶼區醫院已經3天時間了,可醫院仍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
記者隨后想向秀嶼區醫院了解具體的情況。該院辦公室一名負責人先是表示將請醫務科的工作人員配合采訪,可在打過兩個電話后,這位負責人卻突然改口,稱醫院的采訪需要記者先向秀嶼區委宣傳部請示后,才能進行。秀嶼區醫院在接生孩子時,是否就已診斷出病情,是否存在隱瞞病情的情況?本報還將持續關注。(海都記者 蔡學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