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總投資22億元的一期工程所有設備已進入調試階段;在忠門半島,由國投與馬來西亞云頂集團共同投資68億元的湄洲灣第二發電廠工地機聲隆隆……
不僅僅是湄洲灣北岸,在興化灣南岸、在仙港工業園區、在珠寶及健康產業園區,“講項目、招項目、比項目”的熱潮正在掀起。
近日,莆田市委書記周聯清、市長翁玉耀率市委市政府工作檢查組奔赴各縣、區(管委會),對臨港產業、食品加工、城鄉建設、機械裝備制造、民生保障等20多個項目開展工作檢查。
“到項目一線開展工作檢查,旨在強化項目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營造爭先趕超的氛圍,力促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翁玉耀說。
據統計,1-3月,莆田市50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3億元,占年計劃的26.9%,超序時進度1.9個百分點;在開工的39個項目中,南日海上風電等33個項目按計劃開工,華港大豆制油技改擴建等5個項目提前開工;8個計劃竣工項目均按時完成。
莆田建立倒逼機制,實施項目推進路線圖、時間表。項目落在哪個縣區,當地黨政主要領導就是項目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親自抓項目落地、親自抓項目前期、親自抓項目開竣工,全程跟蹤督促,及時協調解決問題;項目涉及到哪個市直部門,這個部門主管領導就必須對照職責,主動配合、靠前服務,抓好報批等項目前期工作;重點項目或縣區、部門協調不了的,交給市領導解決,按照“市長一月一調度、副市長兩周一協調、重大項目兩周一調度”的工作機制,逐一協調解決。
此外,為確保項目推進按序時進行,莆田市還建立聯合督查組,實行“一項目一督查、一考核一通報、一個月一公布”,把項目前期突破、動工、竣工等關鍵節點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加強跟蹤和效能督查,堅決制止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
據介紹,莆田市正著力實施“336工程”,即打造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藝美術三個千億支柱產業,培育高端裝備、醫療健康、電子信息三個500億新興產業,提升打造石門澳工業園等6大工業園區。
今年來,莆田市重點圍繞“336工程”,加強“三維”對接。目前,莆田市央企、民企、外企項目共有329項,總投資約550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990億元;對接省企合作項目48個,擬投資959.4億元。目前,已落地6個、擬投資111億元。
莆田市已獲得新型城鎮化、民營經濟綜合改革、電子商務、新能源、信息惠民、智慧城市等6個國家級試點及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社會資本辦醫等省級試點,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試點優勢,加大政策對接力度?翁玉耀對此表示,將策劃帶動力強、產業鏈長、環保型的產業類項目。一方面,要著力對近期策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現代建筑產業化基地、印象媽祖文化創意項目、中鋁鋁業基地等項目加強跟蹤服務,細化方案,促進簽約;另一方面,要重點篩選、儲備一批能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提高項目儲備的質量,確保項目能實實在在落地并產生效益。(福建日報記者 陳榮富 莆田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