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踐行“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圍繞“四水”統籌治理,建設“十個一”示范工程,集中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木蘭溪治理樣板名片。
圖為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木蘭陂。 本報記者 陳斌 攝
據介紹,“十個一”示范工程分別為一點、一帶、一心、一湖、一古陂、一庫、一道、一塘、一館、一基地。
“一點”即木蘭溪防洪工程奠基點。涵蓋木蘭溪治理展示館,配套生態綠道慢道、文化休閑景觀等,改善奠基點周邊環境,并落實維養管護,逐步完善提升作為教育基地。
“一帶”即木蘭溪百里風光帶。以水為脈,串聯木蘭溪源生態環境教育基地、蘭溪文化休閑中心、仙游段防洪及生態景觀配套工程、城區段十里堤頂綠道及口袋公園、出海口藍色海灣等項目。
“一心”即生態綠心。強化綠心管控和保護工作,完成綠心規劃。保護河網水系、濕地、荔枝林等生態敏感區,以河網水系作為綠心的脈絡,突出“水脈、綠脈、文脈”保護。加快建設城涵河道、綠心十里河道等河湖水系連通示范工程。配套建設南北洋沿河綠道,展示荔林水鄉特色風光。
“一湖”即玉湖。遵循“改道不改水”的生態治理理念,保護好、利用好木蘭溪舊河道,加快環湖公園及周邊水系綜合治理,串聯木蘭溪防洪工程奠基點、城區綠道。
“一古陂”即木蘭陂。弘揚古人治水文化,建設木蘭陂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公園,統籌兩岸配套設施的開發建設。
“一庫”即東圳水庫。落實《東圳庫區水環境保護條例》,建立環庫巡查保護機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建設生態庫濱帶,探索延壽溪流域庫區保護、治理、修復、法治“四道生態防線”,打造全國水源地系統治理示范區。
“一道”即城涵廊道。以城涵河道為主線,通過水道、步道串聯泗華公園、綬溪公園、綠心公園、白塘湖公園,建設親水設施、濱水景觀、文化節點、生態長廊,打造集休閑、文化、娛樂、度假等為一體復合型荔林水鄉廊道。
“一塘”即國清塘(土海)濕地公園。運用生態技術,構建生物共生的水生態系統,打造濱海濕地水生態治理保護示范樣板。
“一館”即水利博物館。全面展示莆田水情、水資源、水生態、水科技、水文化等成果,打造全省首個水利博物館。
“一基地”即東圳水情教育基地。鞏固東圳精神教育基地建設。建設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弘揚“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東圳精神,打造“精神家園、人文景觀、生態休閑”的多層級水情教育基地。
在建設“十個一”示范工程中,我市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總攬,以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重點,以示范工程和重點項目為抓手,按照“工程補短板、行業強監管”的思路,全流域打造出“四水”統籌新亮點,構建綠色發展和文旅融合發展創新區,建立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體系,形成可感知、可借鑒、可互聯的示范體系。(記者 黃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