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黃橘綠時,莆陽傳喜訊。
昨日在京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莆田市被授予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市委書記林寶金參加表彰大會并領取牌匾,同全國其他代表一起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濃厚氛圍中,連日來,我市榮獲該稱號的特大喜訊,大大激發全市上下的干勁、熱情,成為市民們談論的熱點,人們紛紛為之刷屏、點贊、自豪、喝彩。
全國文明城市,是最具含金量的一張城市名片,被視為我國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在激烈競爭中,莆田脫穎而出,且是首次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即獲成功,這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史上是少有的,極大地提升了莆田城市形象,書寫了莆田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助推我市加快創建美麗中國示范區。這是全市人民的驕傲和榮光。
成如容易卻艱辛。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凝聚著中央和省里的關心支持,凝聚著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凝聚著全市上下的辛勤付出,是生活工作在美麗莆田這塊熱土上的每家單位和每個人共同參與結出的碩果。“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光閃閃的牌子,是城市整體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是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集中體現,是市民素質提升與城鄉環境改善的有機統一。
“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我市在2015年2月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后,乘勢而上,吹響了創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的號角,將其作為建設美麗莆田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針對創城起步晚、時間短、基礎弱等實際情況,我市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全民動員、全域覆蓋、全力以赴,常態創建、品牌創建、為民創建。實施“五化五心”十大創城工程,下大力氣在市容環境治“臟”、交通秩序治“亂”、市場環境治“差”,涌現出“小車斑馬線前禮讓,老人脫帽鞠躬致謝”等傳揚海內外的感人故事;志愿服務蓬勃開展,“媽祖義工”“關愛老人·一元理發”“電力義修哥點亮愛心燈”等成為全國品牌;“垃圾不落地莆田更美麗”,千名退休干部創城巡查等活動全面鋪開;廣泛入戶宣傳,刊播道德講堂,推出“文明城市大家說”……創城工作參與面廣,深入人心,力度、熱度、溫度、亮度彰顯,城市文明程度有了質的提升。
三年創城,一朝夢圓。榮譽來之不易,需要格外珍惜,倍加呵護。文明創建永無止境,創上全國文明城市,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我們進一步推進文明創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動力。
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教育和宣傳闡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摒棄“一陣風”“突擊式”觀念,健全常態化長效化機制,譜寫文明創建新篇章,讓文明之花更燦爛。要把創城過程中探索的好做法和好機制延續下來,鞏固強項、提升弱項、補齊短項,讓創城成為常態,讓文明新風常駐。
開啟文明創建新征程,更加需要堅持創建為民,造福于民。開展文明創建,歸根到底是為百姓謀福祉。廣大市民既是創城的主體,又是受益者。這些年,我市堅持把創城的過程變成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改善民生的過程,使創城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街道整潔了、交通有序了、好人好事多了,城市的“外在”和“內涵”都美起來了。市民切身感受到創城帶來的變化,激發出投身創城的動力,形成“我參與,我快樂,我受益”的良性循環。
一座美麗宜居、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繼續堅持創城為了群眾、創城依靠群眾、創城成果惠及群眾,合力參與、眾人劃槳,釋放新紅利、傳遞正能量、樹立好風尚,使創城工作成為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自覺行動。3年來,我市廣大干部群眾鉚足干勁,激發斗志,“跳起來摘桃子”,僅僅通過一屆創建、3年時間就喜獲成功,其中激蕩著的這股精氣神彌足珍貴。我們要持續創城中煥發出的熱情,把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的這份自豪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鼓足干勁、敢于奪勝、再創佳績,加快建設美麗莆田。
古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今獲“全國文明城市”,古今相互輝映,莆田愈顯美麗。站在新起點,展示新氣象,實現新作為,讓我們在新征程上勠力同心,砥礪前行,把莆田建設得更加文明、和諧、幸福、美麗。
□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