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保障老年人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近日,莆田市政府下發《莆田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水平,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制定并推行高齡補貼政策,開發老年人商業養老保險等。
居家養老平臺開始推廣
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1月26日起,荔城區、城廂區29個社區先行試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共呼入和呼出22811次,緊急救助老年人7人。此外,在拱辰社區、龍德井社區還先后建立了兩個社區居家養老實體店,免費為老人做基礎護理。
2016年3月,市區首個醫養結合站——南門社區醫養站投用;同年5月,全市首個酒店式養老院投用,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
根據《規劃》,到2020年,莆田將通過數字化、“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涵蓋緊急救助、健康管理、遠程醫療、家政服務、主動關愛、智能定位等多種服務項目的養老服務信息化體系。
此外,每個縣(區、管委會)要建成1所護理型養老院,完成2個以上醫養結合試點和2個以上辦公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各縣(區、管委會)每年至少建成1個養老機構。同時,鼓勵開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為社區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和農村獨居、空巢、五保、優撫、特困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就餐服務等。
65歲以上老人可免費乘公交
《規劃》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全市有條件的縣(區、管委會)應逐步實施80周歲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高齡生活津補貼制度。其中,百歲老年人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90~99周歲老年人每人每月200元,60周歲以上困難老年人,均可享受政府購買服務,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可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等優待政策。
今年,莆田將采用“政府主導、商業保險經辦、社會化參與”的模式,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養老保險產品。醫療方面,三級醫療機構要建立健全老年病門診,增加老年人病床,開設綠色通道,方便老年人就醫,并在實行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在政策范圍內100%報銷的規定基礎上,探索90歲及以上老年人醫療費用實報實銷的方法。
社區醫療機構要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義診和健康咨詢活動,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和健康指導;鼓勵社區醫生進家庭活動,倡導家庭與醫生簽約服務,定期為老年人提供上門診視,健康檢查和醫療保健。(記者 陳晉 實習生 唐明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