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打開微信朋友圈,筆者發現,已有不少好友在曬從健身軟件中截下的成果圖:“走了17077步,消耗886千卡,約等于2斤麻辣小龍蝦”、“走了12433步,消耗697千卡,約等于16杯啤酒”。繼曬美食、曬恩愛、曬自拍之后,朋友圈開啟了曬步數的新時尚。
筆者在手機應用中搜索“運動”或“健身”,立刻彈出“咕咚”、“去動”、“樂動力”等近百個運動保健、減肥瘦身軟件。登錄到一些下載量多的健身軟件后,發現莆田、仙游的健身愛好者建立了不少跑步、登山的群。
市民林先生使用健身軟件已有3個月了,他提到選擇健身軟件的原因:“單純跑步太枯燥了,有個軟件跑步更有動力。”在采訪中,市民選擇手機健身軟件主要基于“健身房雖然比較專業,但是特地來回不方便”、“幾乎不要成本”、“隨時隨地,想跑就跑”、“和朋友一起健身,有趣也有動力”等原因。
據了解,健身APP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還另有原因。因為幾乎所有的健身APP都設有累計步數、日最高紀錄、消耗的卡路里數量,這成為眾多健身APP使用者最關注的數字。在排行榜上和微信、QQ好友進行pk,這些都為枯燥乏味的運動增添了樂趣和動力。有網友表示:“在同事、朋友間曬運動成果,挺有自豪感和滿足感。”
但是,也有網友反映,APP所統計的數據并不完全準確,拿在手上搖晃幾下,顯示的步數就增加了,有時坐在車上一路顛簸,就累計了幾千步。因此,健身APP的數據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盲目全信。在采訪中,筆者發現,一些網友對軟件過于依賴,有的為了刷存在感,時時刻刻拿著手機,手機都握得發燙,有的為了得第一,盲目加大運動量。
簡單有趣的健身APP,喚起了大家對運動健身的關注,增添了生活的樂趣。但應合理使用、適可而止,不要盲目追求數據排行,忘了運動的初衷是調節生活、舒展身心,反而被其所束縛,讓原本為自己增添新動力所用的健身軟件成為一種新負擔。(詹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