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澳前鎮磹角底村叫燕窩的廢棄礦山,因歷史長期采礦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和安全隱患等問題,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近日,幾名工人正對整個礦區范圍進行物理圍網,后期還將在礦區內進行播撒草籽,讓礦山逐漸變得綠意盎然。
11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燕窩廢棄礦山現場,場地內隨處可見浮石、孤石,周邊散落著廢棄荒料,為防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部分危險地段的物理圍網已經完成建設。
據區環土局地測處負責人翁臻隆介紹,過去,礦山因露采造成山體坡面凹凸不平,形成高陡邊坡、陡坎及臨空面,造成部分表土剝離、基巖裸露,植被破壞,局部出現了裸巖地,主采坑較深因常年積水還自然形成坑塘。
“實驗區開放開發初期,我區從生態保護角度出發逐步關停區內礦山,但這些礦山在關閉后多未及時采取生態恢復措施。近日,區麒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啟動燕窩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項目,推動礦山復綠,消除區域內青山掛白現象。”翁臻隆說道。
據了解,該工程治理總面積約89480平方米,治理措施為保留原廢棄采坑自然形成的水塘,采取修建防護網、樹立警示牌以及全球眼實時監控等手段,確保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安全。同時通過對播撒草籽和依靠大自然復綠的方式恢復生態景觀,促進自然山體的綠化美化。
“物理圍網總設計工程量約為1300米,目前已完成礦坑周邊800米圍網,整個工程預計于11月底之前完成。”翁臻隆說,下一步,區環土局將以燕窩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為試點示范,在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礦山生態恢復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扎實推進全區歷史廢棄礦山的復綠工作,切實促進我區礦山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林海艷 圖片: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