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將至,我區各地開展了各式各樣精彩紛呈的鬧元宵活動,龍飛獅舞、走轎“踩街”、百米花燈……在震天的鑼鼓鞭炮聲中,大家身著傳統服飾,載歌載舞熱熱鬧鬧迎接元宵佳節。
“土地公”挨家挨戶賀新春,十分熱鬧
潭城鎮江仔口走轎“踩街”熱鬧巡游
“來嘍,來嘍,城隍到家門口,大伙兒來把勁兒,轎子顛起來……”昨日,福勝路一帶鑼鼓聲震天。來自潭城鎮城南村江仔口的“踩街”隊迎著著喜慶的鞭炮聲進行元宵巡游。
一大早,100多位村民組成的“踩街”隊伍從城南村福勝正境海壇都城隍廟出發,領頭的是四輛大彩車,彩車后面是旌旗方陣、鑼鼓方陣及兵器方陣。彩車上,“城隍”、“七爺”、“八爺”等傳統“神靈”與這支長隊一同走街串巷,熱鬧巡游。
除了彩車和旌旗方陣外,喜慶的紅轎自然成為了隊伍的焦點。身著傳統服飾的青壯年肩扛紅轎,在靠近右營廟宇的寬敞地帶,上演了一場精彩的“三轎競斗”,只見轎子左搖右擺,左顛又倒,卻始終未著地,惹得眾人拍手叫好。
就連平日鮮少出戶的老人們,這會兒也迎著人潮,探著腦袋,看上好一陣子。而商鋪老板和附近居民早已在隊伍來臨之前準備好一長串鞭炮,只等巡游的隊伍路過家門口,點燃鞭炮,以此驅除災難和厄運,祈愿家人平安。
“元宵民俗活動是我們平潭的一大特色,需要傳承和發揚,希望今后還能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市民肖俊說。
黃厝村村民們手舞巨龍,祈求一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潭城鎮黃厝村龍飛獅舞鑼鼓喧天
爆竹聲響,兩條“巨龍”從潭城鎮黃厝村廟宇竄出,數只“獅子”緊隨其后,向福勝西路一路狂歡。昨日,潭城鎮黃厝村的舞龍舞獅團隊,開展了一場精彩的鬧元宵活動。
黃厝村的上元節巡游活動從古至今,綿延數代,而舞龍舞獅文化一直是黃厝村的一大特色。當天,在福勝西路,兩條紅黃巨龍,在舞龍者的合力配合下,隨著鼓點作出各種動作,或進或退,或舞或止,或高或低,變幻多姿。
而舞獅方陣則由10余人組成,他們身著金燦的黃色服飾,手持獅頭,跟隨著鑼鼓聲,化身一群黃獅,搔頭、洗耳、擦腳,動作活潑逼真、惟妙惟肖。舞龍舞獅巡街隊伍即使在小巷內,也能翻騰起舞,一路熱鬧,引得市民圍觀駐足。活動從早上8點一直歡慶到下午1點多。
“村民們在喜慶日子里用舞龍來祈求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消災降福。而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夠帶來好運,所以村民們在元宵節舞獅助慶祈求一年吉利平安。”黃厝村福勝正首境海壇都城隍廟理事長徐明香說。
華燈初上,村民提著燈籠連成幾百米長的“燈籠長龍”走街串戶頗為壯觀
嵐城鄉東坑村百米長燈煙花助興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昨晚,嵐城鄉東坑村街頭張燈結彩,由村民自發組織的元宵鬧花燈活動正游街串巷,鞭炮聲與鑼鼓聲齊鳴,傳統年味兒十足。
在平潭人眼中,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是真正過完新年。而每年的正月十三,就到了中坑村一年一度的鬧花燈節目。作為村子每年的大事,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會齊聚一堂,歡度元宵。
大紅腰鼓敲起來,彩旗迎風飄起來。從下午3點開始,中坑村大王宮前就有多個民俗表演輪番上陣。踏著鼓聲,和著鑼曲,十幾位村民不斷變換陣型,廣場上也聚起了不少人氣。
到了下午6點,東坑村鬧元宵活動的高潮也隨之到來。一支200多米長的燈籠隊伍被瞬間點亮,村里每家每戶都提著一盞燈籠,形成一串花燈長龍。花燈隊伍從大王宮出發,沿街一路途徑山門前村和土地后村,最后行至金峰寺折回,全程約3公里。一路上,煙花爆竹在頭頂綻放,村民們說說笑笑,互道祝福,十分熱鬧喜慶。
據介紹,花燈總長280米,共有195盞燈籠組成。“東坑村鬧花燈的習俗從清末年間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村民林輝云說,村民們仍在繼續上元節鬧花燈傳統,為的是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家庭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