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學校要管好,重點抓“兩堂”。一是課堂,二是食堂。
除了教育環境外,校園食品安全一是家長關注的重點問題。去年以來,我區41所學校進行“明廚亮灶”改造工程后,校園食堂飲食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作為示范單位之一的流水小學食堂,餐飲文化和食品安全一把抓,為學生打造如家一般舒適的用餐環境。
明廚亮灶 安全第一
近日,記者走進流水小學食堂,室內干凈整潔,白色的墻壁加上良好的采光使食堂顯得格外透亮。四周沒有令人不適的氣味,地面也很少出現水漬,讓人對這個食堂多了幾分好感。流水小學食堂建筑面積約720平方米,共分為食品加工區、庫房、分飯間、用餐區以及清潔池等部分。敞亮的食堂內整齊擺放著數排用餐桌椅,過道間留出足夠大的空間供學生取餐。
“食堂最多可容納330個師生同時用餐,現在學校增加校車,在學校用餐的學生有所減少,最多的時候,用餐師生會達到200多人。”流水小學司務長林友平說。
為這么多師生供應飯食,如何才能保證飲食的安全問題呢?
記者在林友平的帶領下來到后廚,這里有一間是食材倉庫。平日里采購回來的食材一部分會暫時存放在倉里,進行統一管理。需要使用的食材則被送到旁邊的粗加工間里,有專人進行清洗。空間最大的就是熟食加工區,這里電器一應俱全,廚具、灶臺等都清洗的油光锃亮。每次準備完午飯后,食堂工作人員都會對后廚進行徹底清理,確保沒有食物殘留影響后廚衛生。
“現在提倡明廚亮灶,我們很重視食堂衛生。”林友平說,在分餐窗口的墻面上方是一個電視監控,后廚的各個功能區都盡收眼底,師生和家長們可以透過監控清楚看到食材變成食物的全過程,起到監督的效果。午飯過后,工作人員會把剩余的飯菜統一整理送到養豬場,堅決不留隔夜飯。餐具清洗后放置消毒柜進行消毒處理,而餐桌和地面也會進行反復擦洗,確保師生用餐環境“零污染”。
狠抓衛生 注重文化
除了狠抓飲食衛生外,校方還特別注重對學生飲食文化的教育。在食堂大門的右側專設了平潭美食墻,圖文并茂介紹了時來運轉、天長地久、八珍炒糕等平潭傳統美食,讓小學生對平潭特色的飲食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食堂大廳四周,貼著“節約用水”“文明用餐”等文明標語,學生用餐時一邊吃著飯,一邊環顧墻上的字,嘴里還念念有詞。這樣一來,不僅裝點了食堂的內飾,還為學生們營造了節約資源的良好氛圍。“我們對孩子們進行食堂安全教育,告訴他們打飯時要文明排隊,打多少吃多少,讓我們的學生從小就能夠養成節約資源的觀念。”林友平說。
在食堂一隅,記者還看到了掛在墻上的本周菜譜。菜譜記錄了周一至周五的菜色,因為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學校每天的進行合理的葷素搭配,確保為小學生提供必需的營養。不僅如此,食堂會盡量做到一周菜色不重樣,“變著法子”為師生準備不同風味的美食。
學生舒心 家長放心
六年級學生歐美星平時都在學校用午餐,“我覺得食堂的飯菜挺好吃的,平時上課久了肚子很餓,一下課到食堂聞著飯菜特別香。食堂里有貼一些美食的圖文,看著很想吃而且還能增長知識。”
流水小學作為平潭家庭教育基地,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滲透著“家”的溫馨和諧。食堂不單單作為供給身體能量的場所,在這里也可以感受到教育的厚重和關懷。
“剛開始,讓孩子在學校吃午餐時,我還擔心他不習慣。但是他回家跟我說在學校有朋友一起吃飯,很有分為,而且學校飯挺好吃的。這樣,我就很放心了。”一名家長說,看到食堂里的一些擺設,就能感覺學校對孩子真的很用心,為家長提供很大的幫助。
責任編輯: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