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從中間的取水口引到七中溝中段,再流向溝渠兩端。
?。ê鷱┟?制)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昨天,作為今年中心市區城建項目之一的市區內溝河七中溝引水沖溝項目完成并通水。原本一溝死水變得流通、靈動起來,“投資四五十萬元,花的錢不多,但效果很明顯”。
過去一溝死水黑又臭夏天不敢開窗睡
位于城南片區的七中溝,東接南環城河,穿過泉州七中南側,西至海關口水閘,全長約500米,是市區內溝水系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地理位置問題,與南環城河相連處無法進水,整條溝就是死水,加上兩側居民區污水直排、垃圾亂倒,溝水常年又黑又臭。
今年七中溝被納入市區內溝河清淤河段之一,“淤泥清干凈了,但水還是動不起來”。
現在引南環城河活水七中溝靈動起來
一根長約250米的引水管,從七中溝與南環城河交匯處取水,在水泵作用下,沿著直徑200毫米的溝底水管,把水引到七中溝中段,通過消力池減低水壓,分成兩股自然的活水,流向溝渠兩端……
昨天上午,在城南片區七中溝旁,記者看到溝內原本靜止不動的水體,經活水一沖,頓時生動起來。
據市政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七中溝引水沖溝項目今年9月下旬動工,昨天完工通水,“每小時可補充活水約300立方米”。
未來設置專門攝像頭監控內溝河水位
該負責人透露,下階段還將在溝渠附近安裝監控鏡頭。
據悉,內溝水系自動監控系統方案初步考慮在浦西滯洪區、城東排澇泵站,以及市區內溝河幾處主要水閘等位置,設置專門攝像頭,“簡單一點說,就是坐在辦公室內,通過遠程畫面傳輸,掌握內溝河水位,實現自動化監控”。
□早報記者 林福龍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