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外界指責是因為不了解
“球再扔高一點,好,你左手臂也要隨著身體轉過去。”9月17日上午,廈門大學漳州校區棒球場,蕭良吉在指導著學生打棒球。
只見一個球飛出,對面的擊球手迅速掄起球棒,“梆”的一聲,球劃出一道弧線,飛向障礙網。
嘉庚學院大二的小李,也在其中。他以前是足球隊的,自從學校這學期開設了棒球課后,他覺得很新奇,就報名了,之后被選拔進校棒球隊。在他看來,學校開設這些課程并不是貴族化教育,因為這些課程對所有學生開放,而且學校承擔所有費用,學生去打球也不用花錢。
“打高爾夫又不用花錢,只要用學生證去辦理手續就可以免費打了。”廈門大學大二學生小王認為,學校又沒有讓他們承擔任何費用,外界指責他們是貴族學校是因為不了解實情。
至于學生的說法,有網友則反駁,雖然學生自己不掏錢,但是他們的父母掏了錢呀,學費會不會因此更貴呢?
觀點交鋒
大學有開設課程的自由
黃光揚(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學校有開設課程的自由。學校具有國際化的視野,開設的課程可能跟國外的課程接軌。高雅的體育活動在國外已經成學校引以為榮的教學、標志。
不過開設這樣的課程,對于費用的承擔要注意。學校有承擔這個課程的經濟能力就可以開課,但不能將經濟壓力轉給學生。要注意學生家庭經濟貧富不均,對貧困學生來講,比較奢侈高貴的教學,并不合適。因為學生還沒做好往這個高雅課程去靠近的準備。
這樣的課程可以設置成選修課,如果是強制的話,有點違背教育的初衷。
學校開設這種課程也是作為一種嘗試,可以讓社會提出意見。不能過早下結論,說開設這種課行或不行。讓它自生,也可能自滅。
在我國,目前還不具備普及高爾夫球、棒球這樣的文化根基。我們國內,體育運動文化、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中國傳統文化還不協調。
我們還不足以辦貴族的大學,辦貴族的大學不一定能夠辦一流的大學。接軌國際化,不一定就是辦貴族大學。
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多高雅的東西,如詩詞等,被國外所重視,在國內被排斥。現在這一代年輕人受的是快餐文化教育,對于接受中華的高雅教育反而太少了。
別動不動就貼“貴族化”標簽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時評人):大學體育教學不應該停留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應該多樣化,讓學生接觸更多先進的設備,不要動不動就貼上“貴族化”的標簽。現在不應該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的體育教學。
學校推出一個體育課讓學生選擇,推出俱樂部制讓學生來選擇,關鍵是能不能改善、提高教育質量。這就不要簡單地看外在形式,而要看內部機制,看能否提高學生水平。
學校的好壞,與設備的先進無關,與有沒有健康的教學理念有關,看是不是真正在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教育服務。如果一切都是尊重學生,不增加學生經濟壓力,應該是可以的,就要大力去提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