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幫扶老人 達2000多戶
義工們每次探望,都特別選擇有太陽的日子,這樣就可以抱著103歲的陳洗老奶奶到屋外曬太陽,享受一兩個小時的陽光
這幾年,走在泉州山間小道上的“紅馬甲”義工,成了各地老人眼中一道靚麗的風景。截至去年,泉州愛心公益協會固定幫扶的農村孤寡老人,已多達2000多戶。在一次次的幫扶中,許多老人也跟義工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南安市英都鎮紫山村,103歲的陳洗老人,是協會幫扶計劃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提及這位老人,義工們有些傷感——陳洗老奶奶孤身一人,老伴和兒子都早逝,年邁體衰的她幾乎無行動能力,常年臥床,三餐都靠堂親、鄰居端到床前,有時堂親、鄰居事忙,老奶奶就只能餓肚子。
義工們還記得,第一次訪問時,老奶奶顫弱地說,因為自己行動不便,已經三年沒有走出房門曬過太陽。義工們趕緊抱著她到屋外曬太陽,為老奶奶梳洗頭發、剪指甲,一口一口地喂她吃稀飯。之后,義工們每次探望,都特別選擇有太陽的日子,這樣就可以抱著老奶奶到屋外曬太陽,享受一兩個小時的陽光。
去年初,這位老奶奶安詳離世。可義工“零點”還記得,三年多了,老奶奶就像自己的家人,也是義工們最常提起的,會惦念她的三餐、惦念她的被單衣物到了該清洗的時候……
85歲的林月娘,是泉港區界山鎮大前村的村民。由于年邁體衰,林月娘平時很少出門,總是一個人呆在一間矮小的土坯房中。一把米、一瓢水、一鍋稀飯,一吃就是好幾天。這樣的場景,讓義工們看了十分心酸。每次幫扶完老人后,他們總是要“討好”阿婆的鄰居,希望他們多來關心她。
愛心分站遍布泉州 還扎根馬來西亞
成績不錯的小茹,打算沖刺考個好大學,畢業后等自己條件好一點,也想跟義工們一樣,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成立4年多以來,泉州愛心公益協會的影響力,已輻射到泉州各地。如今,該協會在泉州許多鄉鎮都設有分站,四川籍重癥少年羅杰、患有腫大淋巴結的少女劉明珠……一條條生命,在他們的幫助下,重煥希望。
南安國光中學的高三學生小茹,從高一起就受到愛心公益協會的資助。小學時,她的父親意外早逝,整個家庭負擔壓在了母親的身上。靠打零工的母親,努力而辛苦地養活她和弟弟。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樣一點錢算不了什么,但對我的幫助確實很大。”雖然小茹平日里跟愛心公益協會的成員沒有緊密的聯系,不過說起義工們,她眼里都是滿滿的感動。成績不錯的她,打算沖刺考個好大學,畢業后選個好工作,等自己條件好一點,也想跟義工們一樣,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不僅如此,愛心公益協會的事跡,也感動了馬來西亞的朋友。2009年,剛好有一僑胞回泉,跟蘇少隆閑談時提到這事,回去后立即籌備成立馬來西亞分會。如今,該分會在當地主要開展國文教育、傳統文化的宣傳及社區關懷。每年,他們都要來泉州兩次交流溝通。
此外,蘇少隆有一部分的生意在云南,當地的許多商人剛好也有行善的想法。今年,蘇少隆還籌劃在云南設立分會,預計再過一段時間即將成立。“我們做的事,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最重要的還是堅持。”蘇少隆希望,通過這種堅持,帶動公益越走越遠,讓一米陽光能照耀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