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倆在一起。張凌發 攝
“微型媽媽”宋正鳳在做飯。
在鎮江丹徒區寶堰鎮,有一位個頭只有0.8米,要踩著凳子才能上床的“微型媽媽”,她叫宋正鳳。因為腿太短,走不動,20年來她僅僅出過兩次“遠門”,一次是拍居民身份證,一次是拍低保照,都是丈夫用自行車馱去的。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母親,在19歲的養女眼中卻是一位偉大的母親。為了報答這位不是親娘勝似親娘的母親,今年剛剛考上大學的養女戴路霞,連日來在句容一家企業辛勤打工,她說她一定要上大學,將來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堅強的“微型”媽媽
冒險產子,孩子卻不幸夭折
先天性疾病讓她兩度錯失做媽媽的機會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鎮江寶堰鎮崗下村戴路霞的家里。雖然是農村的貧困戶,家庭主婦又是一名身高只有0.8米的人,還有一位殘疾的老人需要服侍,但不算大的房子收拾得清清爽爽,一塵不染。
在記者的再三勸說下,戴路霞才放棄打工回到家中,從這個只有19歲的女孩臉上,記者沒有看到想象中的痛苦和憂傷,相反卻看到了她對生活的自信和青春的美麗。見記者前來采訪,戴路霞毫無羞澀地將母親宋正鳳抱起,然后輕輕放到椅子上,動作嫻熟細心。
說到自己的經歷,宋正鳳止不住淚流滿面。她告訴記者,自己有先天性疾病,是父母無私的大愛,讓自己勉強活了下來,所以她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而且要活得硬朗,讓父母高興。22歲那年,經人介紹,她嫁給了崗下村的老實人戴興國,雖說戴興國看上去沒有什么殘疾,但腿上毛病也不少,況且家庭條件極差。
為了做一個母親,結婚第二年,宋正鳳冒險產下一子。就在全家人為這個奇跡而歡呼興奮的時候,孩子突然吃不進奶水,且吃多少吐多少。戴興國趕緊將孩子抱到醫院。醫生告知,這個孩子和她母親一樣患有先天性的疾病,同樣長不高。5個月后,孩子不幸夭折。第二年,宋正鳳再度懷孕,因為危及大人的生命,在醫生的建議下,宋正鳳才無奈地做了墮胎手術。
收養剛出生3天的棄嬰
雙膝跪出老繭,帶孩子對她是個重體力活
兒子的不幸夭折,讓宋正鳳痛苦不堪。然而,幾個月之后,一個同村人在外地撿到一個剛出生3天的女嬰,有意交給戴家撫養。聽到這個喜訊,宋正鳳喜出望外,盡管自己能力有限,照顧自己都十分艱難,但對孩子的那份渴求,似乎已經讓她忘記了一切。
為了養活孩子,全家人省吃儉用,使得原本就十分困難的家庭變得更加艱苦。戴興國腿部有傷,但堅持每天外出打工,畢竟他是全家人的頂梁柱。宋正鳳在家帶孩子,其實也并不輕松,對她而言,帶孩子無疑也是在干重體力活。
由于農村的灶臺太高,每次給孩子煮奶宋正鳳都不得不用一個小凳子墊腳,爬上椅子,然后再跪在椅子上。時間一長,宋正鳳的雙膝居然跪出了厚厚的老繭。給孩子洗尿布,洗衣服,宋正鳳更是異常艱難,由于手小,加上無力,每洗一件衣服都要費很長時間,替丈夫洗一件衣服,經常需要1個多小時。每天晚上,帶孩子睡覺,宋正鳳也是吃盡辛苦,因為自己上床都需要借助凳子爬上爬下,再抱個孩子,困難可想而知。
生活的艱苦,再加上帶孩子的辛勞,宋正鳳開始犯起了頭暈病,經常暈倒在地,一次竟從樓梯上摔了下來,昏迷了很長時間。但在宋正鳳的心里,女兒就是自己的全部希望,再苦再累心里也甜。
懂事的“大氣”女兒
4歲就知道將好東西留給媽媽吃
9歲開始種地,住校后每月只花150元生活費
伴隨著孩子的長大,宋正鳳一家也充滿著活力,宋正鳳告訴記者,孩子4歲時,就知道將好東西留給媽媽吃,這讓宋正鳳感動得淚流滿面。從小到大,孩子都十分懂事,只要有好吃的,總要和媽媽分享。在宋正鳳看來,這個孩子就是老天賜給她的厚禮。自從有了女兒,她說她再也不埋怨任何人,因為她擁有了一個女人的一切。
戴路霞上學后,先后受到了好多好心人以及寶堰鎮政府、婦聯、學校的幫助。12歲時,得知自己是撿來的孩子后,戴路霞也曾自卑過,但很快就不再悲傷。她認為現在的“小媽媽”就像親媽媽一樣,生活在這個困難的家庭同樣有著快樂和幸福。
住校之后,戴路霞每個月攥著150塊錢,小心翼翼地花著,經常用幾角錢的方便面打發中餐和晚餐。戴路霞告訴記者,她所吃的方便面估計有一卡車了。
小戴回家之后,除了學習就幫母親分擔家務。家里承包的4畝多田,也全靠小戴和父親。小戴說,雖然她只有19歲,但已經種了10年的地,現在她除了不會插秧,其它農活都會。
不愿回到富裕的生父母家
她想籌錢上大學,以后好好孝敬養母
早幾年,小戴的親生父母找到了被拋棄的女兒,他們告訴小戴,他們的條件現在非常好,一個姐姐已經上了大學,希望小戴能跟他們回去。養父母也勸她回到親生父母身邊,過上好日子。但小戴反應卻十分冷淡,她說,“是養父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我養大,這輩子我欠他們的太多了,我要留在他們身邊好好照顧他們,報答他們。”
望著倔強的女兒,親生父母只好無奈地離開。今年高考,小戴被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錄取。然而上大學的喜悅很快被將近7000元的各種費用沖散。
父親患白血病去世之后,母親從每月的低保費中好不容易扣下500塊錢。為了替媽媽分憂,小戴利用暑假到企業打工掙錢。她來到句容一家企業打工,日夜勞累,好不容易攢下了1000元。為了上大學,讓媽媽過上好日子,從來不愿向別人借錢的小戴,也只好硬著頭皮向別人開口,但她堅決不向自己的親生父母伸手。
遺憾的是,眼看就要開學了,可是她們還是沒有籌齊學費。近日,一位好心人特地送了一部舊手機給小戴,如果有愿意幫助她們母女的好心人,請聯系1321836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