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第門前的麒麟石刻
百年古厝群十對旗桿石
綿延成片的古厝群雖在村落之間,卻遠遠可見。
10對高約1.5米的青石所筑的旗桿石,仍整齊完好地立在進士第門前,每對石塊外側都刻著圓形圖,不少圖形已經模糊不清。石塊內側打著圓形石洞,中間縫隙用于插旗桿。“以前科舉高中時,若是貢生以上的,都會在門口插旗,向鄉親們報喜。”64歲的孫細珍是進士的后代,在近旁為我們細細講述古厝故事。
進士第門前,有多塊麒麟石刻,那些活靈活現的麒麟眼睛,最為傳神。門匾兩側的木刻雕花,牡丹怒放,栩栩如生。“這是三落大厝,最早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幾十年前,又經過一番修繕才保存到至今。”如今保管進士第的孫錦輝老人說。他的老伴孫玉華領我們在古厝里轉悠,天井下雜草叢生,四周墻壁滿是青苔。孫阿婆說一家,幾十年前搬離這里,但常回古厝轉轉。望著斑駁的墻體,孫阿婆盼著,有一天,孫輩能來修繕進士第。
“進士第邊上是西后花園,再走一點點是祠堂,再過去還有東園。”在門前打牌的三個阿婆說,走完整個古厝群,會有更多的驚喜。靠祠堂一側的東園,如今已修建成紅磚洋樓。據說,東園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這棟紅磚洋樓是上世紀70年代,使用東園石材、構建所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