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報”號與對手作戰(zhàn),水花翻飛
水龍撲臉,避無可避
一個趔趄,慘,要摔下水了
一不小心,舟翻人落水
閩南網(wǎng)6月24日訊 岸上,民俗踩街、攻炮城、包粽賽,精彩紛呈;海面上,200多艘船3000勇士盡灑幸福吉祥水。
昨日上午11點,第六屆閩臺對渡文化節(jié)暨蚶江海上潑水節(jié),在石獅蚶江古渡頭開幕,吸引近8萬人參與。
本報和石獅文體旅游新聞出版局共同征集的潑水勇士,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總編輯張朝輝的帶領(lǐng)下,分乘兩艘“海都報”號出征,盡情享受潑水的快樂。
石獅文體旅游新聞出版局局長吳澤榮表示,海上潑水等活動只有半天,讓游客意猶未盡,爭取在一下屆將潑水活動等常態(tài)化,時間盡量延長一些。屆時,他們將邀請專業(yè)導(dǎo)演、策劃公司和旅行社合作,讓“夏天想潑水,就到石獅蚶江去”成為此民俗活動常態(tài)化的口號。目前,他們已和蚶江鎮(zhèn)、沿海各村探討,用“政府搭臺、民間唱戲”的方式來進行。
潑水“海都報”號大勝對手
“戰(zhàn)斗”打響,只見兩艘“海都報”號上各自有10名好漢、5名女俠,一碰到“敵船”,就是一桶水潑過去。水柱重重砸在對方船員身上,引來一陣反擊。“海都報”號上,隊員們“亂箭齊發(fā)”,霎時間,水花在空中劃出道道銀白色弧線,逼得對方一些隊員只好蹲下躲避。
這時,一艘“閩晉漁”大鐵船過來。隊員們改變戰(zhàn)法,10名好漢排成陣線,5名女俠提供“子彈”,逼得對方求饒。
海面上,水龍翻飛,到處充滿歡聲笑語。參戰(zhàn)隊員童藝葵說,這樣的活動互動性強,他把全家都帶來了,而且全部打了大勝仗。“今年‘海都報’號戰(zhàn)無不勝,明年我還要來征戰(zhàn),先預(yù)約報名一下。”石獅市民許自彬很興奮。
龍舟六龍飛渡速者勝
海面上,6艘龍舟沖了出去。伴隨著領(lǐng)隊敲鼓“咚咚”響,隊員們喊聲震天揚,揮槳急如飛。這6支龍舟隊是石獅蚶江隊和廈門的5支高校隊伍。
在比賽現(xiàn)場,廈門輪機學(xué)院隊隊員和旗手遙相呼應(yīng),10多名隊員半弓身子,快速揮槳,身后濺起朵朵水花。船駛出200米時,已超過其他龍舟近1/3個船身,隊員們一鼓作氣,拿下冠軍。他們因此獲得兩萬元獎金,引來眾多市民羨慕。
抓鴨小伙飛撲展身手
海上抓鴨吸引了不少市民。大家搶著上“獨木橋”一展身手。
“只要通過這個長桿抓到鴨,就可以拿回家美餐一頓。”工作人員說著,就將一只鴨子裝進籠里。
只見鴨籠被一根4米多長的木桿伸出船外。木桿上涂滿黃油、菜油,要走過木桿抓到鴨子,可沒那么容易。
“不用急著過桿,保持身體平衡,然后借著速度撥開把手。”蚶江村民吳先生總結(jié)經(jīng)驗頭頭是道,可是走沒兩步,一個趔趄,整個人平躺著砸向海面,激起兩三米高的浪花。
隨后,一位20多歲的小伙慢慢往前走,靠近鴨籠的一瞬間,一個飛躍撞到開關(guān),看準(zhǔn)鴨子飛出,一把將其抓住。
【五里橋】
龍舟翻了就當(dāng)活躍氣氛
昨日上午9點半,在南安和晉江交界的五里橋文化公園,也有場激烈的龍舟賽。活動是由南安市水頭鎮(zhèn)人民政府和泉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主辦的,來自南安的13支隊伍參賽。
發(fā)令槍一響,第一組5艘龍舟爭先恐后。豈料,當(dāng)冠軍快產(chǎn)生時,中間的一艘龍舟突然側(cè)翻。承辦方工作人員說,賽前,這艘龍舟的領(lǐng)隊還開玩笑說,翻船了也不要緊,肯定能活躍氣氛,想不到真的翻了。
昨天下午1點,五里橋安海段也舉行了水上抓鴨。一位安海姑娘不讓須眉,在男兒林立的抓鴨游戲中,有所斬獲。第一次,她快接近鴨籠時,滑落水中。可她不氣餒,再次嘗試,步步為營,憑借最后一躍,終于扳倒機關(guān),抓住鴨子。(本版文圖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華健 譚青 謝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