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前日,讀者陳先生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說,他手上有一些奇怪的銀金色“石頭”,是他父親20年前“打石頭”時發現的。這些“石頭”共有十多斤,既沒金屬重,也不像石頭堅硬,可以敲碎。他們一直搞不清楚這些“石頭”到底是什么東西。現在想請教有關專家幫忙鑒別一下,以了父親多年的心愿。
老石匠20年前
意外發現“怪石”
前日,陳先生說,20年前,他父親在南安的石礦“打石”時,驚奇地發現有些石頭中間有窟窿,里面有一些銀金色的“石頭”。“打石”20年的惠安石匠老陳,卻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石頭”。他便將這些“石頭”裝起來帶回家,拿去給那些“打石”四五十年的老石匠看,但他們也都說從沒見過。老陳問了很多人,但誰都不知道這些到底是什么。雖然20年過去了,但老陳還是想知道這些“石頭”到底是什么。
前日下午,記者見到了陳先生,他拿了兩塊這種“石頭”給記者看。“石頭”都是多邊形,表面像是涂了一層金箔似的,上面有些條紋,條紋呈不規則排列。
地質專家:
“怪石”是黃鐵礦石
昨日上午,記者拿了兩塊“石頭”樣本到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進行鑒別。拿到樣本后,大隊副總工程師王仕彬仔細端詳了一下,然后肯定地說:“這百分之百是黃鐵礦石,是比較常見的。”不過他也表示,純度這么高的黃鐵礦石還是比較少見的。
他介紹,黃鐵礦是一種很常見的硫化物礦物,形成于有幾十萬年至幾十億年歷史的各種巖石里,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分布。黃鐵礦石看起來像金屬,但實際上是非金屬,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礦物原料。黃鐵礦是一種結晶物,在各類巖石中比較常見,如果大范圍出現,就可以集中開采。
□相關鏈接
黃鐵礦因其淺黃銅的顏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故又被稱為“愚人金”。黃鐵礦是鐵的二硫化物,純黃鐵礦中含有46.67%的鐵和53.33%的硫。一般將黃鐵礦作為生產硫黃和硫酸的原料,而不是用作提煉鐵的原料。黃鐵礦分布廣泛,在很多礦石和巖石中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影子。
如何識別“愚人金”和真正的黃金呢?只要拿它在不帶釉的白瓷板上一劃,一看劃出的條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就會真假分明了。金礦的條痕是金黃色的,黃鐵礦的條痕是綠黑色的。另外,用手掂一下也能知曉,手感特別重的才是黃金。(見習記者 楊江參 本網記者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