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一個女人就在我家門口的路邊生孩子。”4日,家住南平市區勝利街的盧秀玉回憶起1日晚上發生的事,仍頗為驚詫。
當晚八點半,盧秀玉下晚班回到家。因為肚子餓,她準備做點宵夜吃。正當她在家門口的水池邊洗菜時,看到離她家幾米外的小斜坡上有3個人,其中一名孕婦倒在路邊,一人托住她的背,一人扶著她的腿。
“不好!看樣子是要生孩子了!”盧秀玉趕忙放下手中的菜,沖到房間里找出一件外套,并叫上了曾做過鄉醫的鄰居葉瑞珍一同過去幫忙。就在兩人趕到孕婦身旁時卻發現,小生命已經迫不及待地從母親的肚子里出來了,旁邊一位稍年長的婦女正用手托著嬰兒。盧秀玉趕緊為產婦披上外套,以免她受涼。
“為什么嬰兒沒有哭呢?”葉瑞珍感到疑惑,她蹲下身查看才發現嬰兒臍帶繞頸了。于是她小心翼翼地將臍帶從嬰兒脖子上一圈一圈地解開。直到嬰兒發出響亮的啼哭聲,大家才松了口氣。而此時,路過此地的一些市民,自發地圍成一圈,為產婦和小生命搭建起“臨時產房”。
考慮到此地環境比較復雜,又不具備醫療用具和設備。葉瑞珍囑咐大家不要隨意移動產婦和孩子,并疏散部分人群,讓產婦有一個通風透氣的環境。之后,大家安靜地等待救護車到來。不久,盧秀玉、葉瑞珍以及其他幾位熱心的市民,一起將產婦和嬰兒送上了救護車。
“誰遇到這事肯定都得幫啊,當時沒想那么多。”盧秀玉和葉瑞珍覺得能幫助小生命誕生很高興,“我們和這個孩子有緣。”
(吳建瓊 陳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