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縣委、縣政府按照市委、南平市政府關于迎接高鐵時代各項工作的部署,結合浦城實際,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旅游發展為突破口,千方百計籌集資金,不斷夯實基礎設施配套,認真抓好迎接高鐵時代各項工作的落實。1-9月,全縣旅游接待總人數94.49萬人次,同比增長12.6%,旅游總收入6.46億元,同比增長26.16%。
浦城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氣候條件,深厚的文化底蘊。山延兩脈、水注三江。縣境內山清水秀,旅游資源較為豐富,主要以浮蓋山、匡山、九石渡、中華桂博園等為著,還有東區峰火臺遺址的仙樓山,有江淹夢筆生花的夢筆山,有漁梁古驛和許多歷史名人,這里物產豐富,景觀迷人,春天百花盛開,夏日涼風清爽,秋季丹桂飄香,冬日雪花天降,一年四季皆奇觀,是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避暑療養、水上娛樂、鄉村旅游、自駕游的勝地,是一個旅游的美麗縣城。
游客在剪紙文化館欣賞作品
風物長宜放眼量
盡管浦城縣旅游開發起步較晚,旅游產業體系尚未形成,等等。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認識到,旅游業的發展在任何地區來講,都需要長期大規模的投入、長期的建設,投資成效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顯現出來。
按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統一設計、分期建設、滾動發展、逐步完善的原則,優先開發觀賞價值高、投資少、見效快的天然風景區。開發采取先易后難,先重點后一般,根據建設資金,逐步開發和完善。圍繞旅游業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在提高特色小吃、高檔住宿、旅游交通、娛樂和信息服務質量,開發具有浦城地方特色景區和旅游系列產品等有關方面下功夫,著力打造“二山三江一園”特色精品旅游線路,把浦城建設成為以中華桂博園為龍頭、以匡山、浮蓋山、雙同村為重點、以三江源頭底蘊深厚文化旅游為特色、以鄉村高山休閑養生避暑為比較優勢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主動參與海峽旅游區,借助武夷山、黃山等世界級旅游品牌,突出閩北地域文化旅游特色,主動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和省旅游網,吸引游客到浦城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自駕游,使浦城的“二山三江一園”成為全國重點旅游勝地之一。
中華桂博園是突破口
發展旅游一定要根據當地的特點,突出優勢。
浦城丹桂種植歷史悠久,已有2000多年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丹桂產業和丹桂文化,是“中國丹桂之鄉”,丹桂也成為縣花。為進一步促成丹桂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應加快建設“中華桂博園”,把該項目建成世界桂花品種最多,功能最齊全,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水上娛樂、苗木繁育、經濟交易、飲食小吃、丹桂文化、田園風光、鄉村旅游、科技研發為一體的全國聞名中華桂博園。
中華桂博園也將成為浦城一張重要名片,定會吸引國內外大量游客來這里觀光旅游,帶動全縣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
建國家A級旅游景區
深入挖掘浦城地域文化特色,加大與各類媒體的合作。編制了系列旅游宣傳冊和浦城景區歷史文化故事叢書。邀請了省廣電集團《福行天下》欄目到浦城拍攝制作旅游專題宣傳片,向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八閩旅游》節目、海峽旅游、省旅游協會自駕游專委會刊物提供旅游宣傳片、產品圖片和文字材料,積極策劃“浦城丹桂節”,成功舉辦“清新福建·美麗浦城”全國首屆小密包酒形象大使比賽活動;積極組織參加“武夷名特優旅游商品”評選活動,成功推薦浦城丹桂系列產品入選《福建旅游好商品》目錄。
建議創辦“浦城旅游網”,把全縣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旅游招商引資項目等有關旅游情況全部在網上宣傳,便于國內外游客了解浦城旅游,有利于提高浦城知名度,促進浦城旅游業發展。
創建國家A級旅游景區。烏龍山桂花大觀園創建國家3A級景區,已完成景區總規編制,正在建設生態停車場和游客服務中心及相關景點的開發建設;浦城縣櫻園農業休閑農莊創建3A級旅游景區,建成300畝櫻花等珍稀植物觀賞園、游客接待中心、農家樂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