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天游景區,依然是游人如織,一對60來歲的上海老夫妻一邊矯健地踏上石梯,一邊說:“今天終于上了天游,武夷山沒有白游哩……我們準備好好在武夷山度度假,呼吸這里的好空氣。”
自9月1日推出“一元門票游武夷”以來,武夷山用“爆棚”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吃、住、行、游、購、娛這六要素的涉旅行業全都盤活了起來。武夷山景區有關負責人為大家算了一筆賬,給出的答案是:免門票,旅游收入不減反增。截至15日,武夷山主景區累計接待23.1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1469萬元,同比增加119萬元,竹筏、觀光車等體驗型產品銷售都出現了大幅上漲。
不再死盯門票
作為國內一大熱門旅游地,武夷山市政府日前對外宣布,其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大安源景區、茶博園景區和武夷源景區4個A級景區,自9月1日起一個月內,免費開放,預計一個月將減少至少千萬元的門票收入。
“不過,這未嘗不是一筆好‘買賣’。眼光不僅盯在門票價格上,武夷山看中的是部分免票后,吸引來的人流所能拉動的消費。”武夷山旅游集團董事長余澤嵐說。
在業內專家看來,做旅游,發展經濟,只靠門票是玩不下去的,發展的趨勢是門票逐步降低甚至取消,最終要適應全民旅游的需要。據介紹,目前國內一線景區,大多還是依靠門票在支撐。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景區收入結構單一,是景區產生“門票依賴”的重要原因,也導致了熱門景區希望在節假日期間撈一筆,無視訪問量遠超最佳接待量。
做足“一元經濟”文章
武夷山做足一元經濟文章,大力挖掘一元消費活動。從政府推動一元門票發展為眾商家聯手開展一元惠民活動,推出如一元火鍋、一元洗車、一元美食、一元品茶、一元住宿、一元體驗、生態景區旅游套票買一送一等優惠活動,形成個性化、時尚化消費鏈,形成“天天有活動、店店有特色”的活動熱潮,有力地活躍了旅游消費市場。
實際上,旅游業是一個帶動性很強的產業。有研究表明,旅游業1元的直接收入隱含著6.8元的間接收入。中國不缺市場,缺的是有創意的盈利模式。
9月期間,吳屯“稻花魚文化節”、天心巖茶村民間斗茶賽、“我的音樂啤酒美食匯”、五夫民俗風情節等活動;并舉辦“閩疆情· 閩昌行”閩昌兩地旅游推介交流會,在第十屆海峽旅游博覽會期間舉辦“市長茶席”、一元門票售賣活動,有效擴大了“一元門票游武夷”的活動影響力。
在專家看來,“一元經濟”可以加快旅游產品結構的調整,開發有特色的產品,促進餐飲、購物等二次、三次消費,從而盤活冷門景區,形成良性循環。
打造“全產業鏈”
“人來了,在這里住宿、購物、吃飯、乘坐交通,才能拉動整個消費。”拉長旅游相關的產業鏈,擴大對內需的拉動力,已成為業界共識,而一些先行探索也有了碩果。
早在2002年10月,杭州西湖開始逐步免收風景區門票。盡管短期內商業增值未能彌補門票損失,但隨之帶來的食、宿、行、購、娛及相關產業消費收入相當可觀。有數據顯示,西湖免費10年,杭州的境內外游客人次數就增加了2.1倍,而旅游總收入足足增長了3.7倍。
數據顯示,此次參與“一元游”的游客中,過夜游客比例高達55.1%,過夜游客的平均過夜天數為1.97天。逗留時間延長的效益,在住宿上表現尤為明顯。
“一元門票”,其實只是一個“入口”。大量的游客進了“入口”,即便是以幾乎免費的形式,也能有效實現多方共贏,這也就是“一元游”活動真正魅力所在。9月1日至10日的數據顯示,4個A級景區接待游客人均消費為840元,旅游收入有旅行社費用、長途交通費、住宿費、餐飲費、購物費、娛樂費、郵電通訊費等。
如何打造旅游“全產業鏈”?有關旅游專家認為,勢必要經過市場整合,乃至一個區域整體規劃開發。“不同于傳統的觀光旅游,通過發展和旅游密切相關的周邊服務產業,‘休閑度假’將最終打破以‘門票經濟’作為支柱的運營方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