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后,便到了南平市松溪縣百年蔗砍收期,農戶們奔忙在蔗林間,砍蔗、剝葉、捆扎、裝車,這些百年蔗將被送到糖廠熬制成百年蔗紅糖。
“一定要盡可能地貼著根部砍下。”萬通百年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慶有一邊查看著百年蔗砍收情況,一邊仔細地向蔗農交代細節。“如果不貼著砍,露出的部分凍壞了就帶著根部一起腐爛了。若處理得好、不爛根,來年春天我們只需將蔗田焚燒滅蟲等待百年蔗自然生長就好。”
11月30日,記者走進萬前村百年蔗加工廠,剛采收的竹蔗堆滿了院子,灶膛柴火燒得正旺,八口連環鍋中蔗汁在烈火的溫度下逐漸黏稠,榨汁、開泡、趕水、出糖、打沙、成型……經過一番加工后,紅糖方可包裝、銷售。
百年蔗母蔗園 東南網記者陳艷 攝
松溪百年蔗是一種竹蔗,其母蔗種植于清朝雍正四年,宿根壽命至今已近三百年,是松溪獨一無二的名片。用百年蔗制成的紅糖呈黃白色,松軟清甜、甜而不膩、蔗香濃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市場頗受歡迎。“目前,我們兩條生產線都在生產,今年預計制糖12萬斤,已經全部被客戶預訂了。準備再擴種60畝甘蔗。”作為村里帶頭擴種百年蔗的第一人、百年蔗糖廠負責人,百年蔗如今的發展令吳慶有欣喜不已。
搭起爐灶 “傳家寶”里熬出糖
砍收百年蔗 東南網記者陳艷 攝
吳慶有是土生土長的松溪縣萬前村人,年輕時他在縣里做小買賣,承包工程掙了錢,是村里的能人。2012年,村民將他推選為萬前村黨支部書記。面對萬前村這樣一個出門無路、過河無橋、致富無門的“三無村”,如何帶領鄉親們把日子過好?吳慶有輾轉反側。當時正值松溪縣響應上級政策,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一番思量后,他把希望放在了村里的“傳家寶”——百年蔗上。
糖廠工人搬運采收下的百年蔗 東南網記者陳艷 攝
據記載,公元1727年,萬前村魏氏家族種下一片“風水蔗”。世代更迭間,萬前村民依靠百年蔗換糧食、果腹,解決溫飽問題,度過了饑荒年,村民感念百年蔗恩情,在時代變遷之中仍然保留了0.7畝母蔗園。因其可以活幾十上百年的獨特性,1992年,百年蔗作為寶貴的甘蔗種質資源被松溪縣列入重要保護對象。
吳慶有組織召開了一次支部黨員會議。吳慶有認為,以前在萬前村,有村民種甘蔗制糖,1畝甘蔗地可產0.5萬多公斤甘蔗,50公斤甘蔗可制作3.5公斤紅糖,出糖量高。和種植茶葉相比,每畝經濟效益要多出兩三千元。經過一番討論,大伙一致贊成成立萬通百年蔗專業合作社,由黨員干部先試先行,并推舉吳慶有為合作社理事長。
熬糖 東南網記者陳艷 攝
說干就干,吳慶有和村委會主任王進勝、老主任王仕有三人,挖了自家三畝茶樹擴種上百年蔗。奈何第一次熬紅糖的他們沒有經驗,制作出的糖難以成形、口感極差,一下虧了三萬多元。
本想帶個好頭結果出師不利,回憶起百年蔗事業的開端,吳慶有心中仍是百感交匯。“這個事必須做下去!”抱著這個想法,一番商量后,吳慶有幾人開著車到素有“紅糖之鄉”的浙江義烏學習經驗,并以800元每天的價錢請來了專業的制糖師傅。
起爐灶,榨蔗汁,燒火熬糖……在師傅手把手的指導下,第一鍋紅糖制成了。雖然未銷售獲利,但燃起了大伙的信心。吳慶有在村中公告欄里貼出通知:“全村人愿意入股的都可自愿加入。”
2013年,在吳慶有等黨員干部的帶動下,萬前村30余戶農戶加入合作社,籌集資金100余萬元,購入三臺榨糖機、一臺熬糖設備,建設了2000多平方米的百年蔗制糖廠,邁出了百年蔗產業化發展的第一步。
火候得宜 制得好糖共致富
采收下的百年蔗 東南網記者陳艷 攝
彼時,百年蔗紅糖還“藏在深閨人未識”,所有產品全靠三人委托朋友幫忙推薦給經銷商尋找市場。但很快,嘗到了“甜頭”的廠商開始下訂單回購。合作社的生意越來越好,每年甘蔗一收完,鍋爐馬上燒起柴火,五六個技術工輪流作業,要不停地干一個月。
“社里賺錢了,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吳慶有清楚記得,年底分紅時他開車到銀行取來了一百八十多萬元現金回村發放,父老鄉親們開心的笑容讓他很滿足。
女工們切割凝固成形的百年蔗紅糖 東南網記者陳艷 攝
合作社的效益有目共睹,村民紛紛種蔗入股。然而,問題隨之而來。個別農戶追求產量過度澆水施肥,良莠不齊的管理方式對出糖的品質造成極大影響。“2018年我們虧損嚴重,一萬七千多斤的糖都銷不出去。”為加強對百年蔗的品質管理,吳慶有給全村開了個會,建議村民把所有甘蔗田都流轉到百年蔗糖廠,并采取規范化管理。“蔗田流轉后畝產量從18000斤降到8000斤,但保證了糖的質量。”吳慶有說:“種甘蔗像熬糖一樣,火候太高、太低都出不了好糖。”同以往個人種植相比,甘蔗田流轉后每畝可為村民增收3000元。
村民王仕俊告訴記者,他沒參加合作社前只能耕田采茶,缺少收入來源。如今,家中6畝田流轉給百年蔗糖廠,在糖廠做工每年可收入1萬余元;閑時管理茶山,每年可穩定收入3萬余元,年底合作社還有分紅,日子越過越甜蜜。
目前,萬前村種植百年蔗近500畝,村民種植百年蔗及分紅實現人均增收達5000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達2.1萬元,村集體分紅收入達15萬元。吳慶有也添置了新車,并在城里為家里購置了新房。
以糖制酒 產業前景好
蔗酒發酵車間 東南網記者陳艷 攝
“今年的蔗酒已經釀下,發酵一個月就可以開始蒸餾了。”在合作社的釀酒車間,數十個不銹鋼設備發出金屬特有的冷光,與隔壁熱火朝天的熬糖車間形成對比。
百年蔗獨特的營養價值和稀缺性是公認的。吳慶有和股東們始終認為挖掘百年蔗的稀缺價值,開發衍生產品是百年蔗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5年,糖廠就試過用蔗渣釀酒,但高昂的成本讓大伙卻步。直到2017年,吳慶有跟隨鄭墩鎮原黨委書記張亮到鄰縣東平高粱酒廠做客,一同實驗了蔗酒釀制。“當時,我聯系村民砍了280斤百年蔗送來。”吳慶有清楚地記得,“實驗酒”成功后,糖廠立即派了2名技術骨干去酒廠學習。
百年蔗蔗酒產品 東南網記者張夢媛 攝
“等自家廠里添置好設備,釀出第一桶酒時,大家都高興極了。”吳慶有告訴記者,開發百年蔗酒,可以對甘蔗進行充分利用,還可對制糖時產生的過濾物進行回收,既促進創收又減少了生產廢渣排放。蔗酒入口醇厚、清甜,回味中有甘蔗的清香,口感完全不遜糧食酒。開發出百年蔗酒后,廠里每年可增收數百萬元。
如今,吳慶有已不再擔任萬前村黨支部書記,但帶著鄉親們過好日子的初心不變,他把更多精力放在百年蔗合作社未來的發展上。眼下,吳慶有和他的合作伙伴正計劃投資600萬元為廠里蓋一棟新的生產大樓。“在縣里的指導下,百年蔗衍生品還有零食、糕點、功能性飲料等產品。等大樓蓋好后,我們就再派人去學習。”吳慶有說。
走在萬前村里,歐式風格的露臺,鵝卵石鋪就的庭院,大理石砌成的花圃栽滿鮮花……萬前村筆直的村道兩旁,小洋樓鱗次櫛比。甜蜜的蔗糖為萬前村帶來了甜蜜的生活。
據悉,松溪縣政府高度重視并利用百年蔗這一稀缺在地資源,高位嫁接科研團隊,現已利用百年蔗開發制作茶點、面膜、朗姆酒等多元產品。如今,百年蔗已被松溪縣各鄉鎮推廣引種,全縣已推廣種植百年蔗2000余畝,真正將獨有的綠色稀缺資源轉化為致富一方的特色產業。松溪縣文旅局副局長葉明表示:“下一階段,我們將在品牌的賦能下,協調發展一二三產業在古老的植物上‘開花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記者 陳艷 張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