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過,秋意更濃。光澤縣鸞鳳鄉中坊村鐵羅坑,青山滴翠,碧水潺潺,林下株株三葉青,長勢喜人,繪出一幅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綠色畫卷。
“三葉青全株均可入藥,主要藥用部位在塊根,但是地上部分對帶狀皰疹的治療有一定的作用,葉子還可以用來做茶,清熱解毒的效果非常好。”對于三葉青的功效,光澤縣圣豐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少智娓娓道來。
1989年出生在中坊村的張少智,有著多個身份:返鄉創業大學生、光澤縣圣豐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福建省“林業鄉土專家”、國家級“林草鄉土專家”。而且,他也是目前光澤中藥材種植行業最年輕的高學歷“農民”。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光澤農村人。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很幸運,在我的青春底色里有深入農村和參與鄉村振興的印記。”張少智感慨地說。
2013年,從福建師范大學畢業后,張少智和朋友一起在漳州創業,合開了一家傳媒公司。經過努力,這家傳媒公司發展得風生水起。
2014年,父母的一通電話,讓他決定從傳媒公司退出,選擇返鄉創業并陪伴父母。“因為年輕,我覺得到哪里都能闖出一番事業。而且,家鄉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肯定有發展機會。”張少智坦言。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地形的真實寫照,光澤也不例外。因此,發展林下經濟,是促進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回來時,光澤正在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通過種植中藥材做活‘林’經濟、提升‘林’效益。中坊村的森林覆蓋率達到83%,所以,經過考察,我選擇了在林下種植三葉青。”張少智說。
萬事開頭難。雖然在農村長大,但專業不對口的張少智沒有種植三葉青的經驗,是個“小白”。
“我從2014年6月開始試種了兩畝三葉青,沒想到三葉青的葉子突然干了一大半,我趕緊四處求助。最后蘇海蘭老師告訴我,是被太陽曬的。我才知道三葉青喜陰,要盡量避免陽光直射。”張少智回憶說。
試種過程中,在相關部門和科技特派員的幫助下,張少智搬開了很多“絆腳石”。2015年,他帶領本村10戶村民注冊成立“光澤縣圣豐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這些年,合作社三葉青的種植面積以平均每年50畝的趨勢遞增,目前種植面積有400多畝。
“三葉青生長周期較長,逐年遞增種植只需前期投入成本,以后就可以實現循環增收。去年,我們合作社的產值就達到了800萬元。”張少智笑著說,“家鄉的山林里就藏著‘致富密碼’,回家一樣可以有大作為。”
在合作社蓬勃發展的同時,張少智也圓了自己兒時的夢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親身感受到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所以我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2017年,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成為黨員后的張少智更是以身作則,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他表示,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起來才是真的富。“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鄉親帶起來,實現共同富裕。”
如今,圣豐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已創建種苗基地35畝,年培育種苗100多萬株。為發展壯大產業,帶動村民群眾增收致富,合作社每年辦培訓班10余場,培訓藥農800多人次,帶動光澤及周邊縣市林下種植三葉青等中草藥2100多畝,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崗位500多個,人均增收1.5萬余元。
而且,張少智還主動成為中坊村的一名護林員,負責守護1.1萬多畝山林。“當了護林員后,經常在山林里看到了山麂、刺猬等野生動物,讓我真切感受到我們的生態環境是多么的好,也更加堅定了我守護好家鄉綠水青山的信念,更讓我對當初的創業選擇充滿信心。”張少智如是說。
與此同時,在光澤當地各級部門的幫助下,合作社成功與省農科院、江西上饒紅日農業有限公司等科研單位、種植企業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在他們的技術“加持”下,合作社具備了三葉青等中草藥的育種、種植、加工、銷售等技能和推廣能力。
“不僅如此,我們還成立道地堂(光澤)中藥材銷售有限公司,實施‘互聯網+’銷售模式,建立產品質量‘一品一碼’追溯體系,注冊‘鐵羅坑’商標等。”張少智自豪地說,2021年,合作社開發出三葉青產品——三葉青茶及其他以三葉青為主要原料的產品。
張少智表示,作為新時代的農村青年黨員,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用腳步丈量大地、用知識哺育鄉村、用青春報效國家,做鄉村振興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讓青春綻放出絢麗之花。(盧國華 吳城萍 官天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