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土配方施肥,種下父本……近段時間,浦城縣忠信鎮水稻制種農戶吳炎林一直在忙碌著,他通過縣五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了230畝水稻田,采用集中連片種植、半人工半機械化生產進行雜交水稻制種。在浦城,像吳炎林這樣從事雜交水稻制種的農戶有300余戶,發展水稻制種面積共4.5萬余畝,預計產量達900萬公斤。
好山好水出好米。浦城縣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素有“福建糧倉”的美譽,每年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42萬畝以上,總產量約20萬噸,播種面積及總產量均位居全省各縣第一。
20世紀80年代初,浦城縣便開始了制種生產基地建設,其中就包含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經過多年來的反復摸索,浦城人民積累下了豐富的制種經驗,加之當地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得以孕育出色澤光亮、純度高、抗病性強的水稻種子,生產出色澤晶瑩、粒粒熔香、營養豐富且口感香甜的“浦城大米”,深受種業公司及廣大客戶的青睞。
近年來,浦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鞏固水稻制種這一優勢產業,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編制和出臺《浦城縣農業強縣建設戰略規劃》《浦城縣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十三條措施》,按照縣企共建模式,引進企業——福建雙海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種業“育繁推”一體化項目,加快制種基地建設,通過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由合作社與大型種子生產企業簽訂種子生產合同,農民負責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制種公司負責對所有合格種子收購。
浦城縣忠信鎮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隨著王家洲水庫、南浦灌區等水利項目在該鎮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當地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促進了制種產業的規模發展。“我們鎮是制種大鎮。”忠信鎮農技站站長江世輝介紹,今年全鎮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可達1.5萬畝,占全縣的1/3,總產值約4500萬元,農民可增加收入1800萬元。
“我們要求把適宜制種的田塊成片流轉到村經濟聯合社,再流轉給制種合作社或制種大戶,這樣既有利于保障村民土地流轉的收益,又可增加村集體的經營性收入,還方便制種區域的優化布局,防止不同品種之間串粉。”江世輝介紹,該鎮還培育一批服務于制種生產各個環節的服務主體,推動成立由制種大戶、制種合作社、制種代理人等成員組成的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協會,用于規范和指導制種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并加強與相關院校合作,努力由制種向育種挺進,計劃3年內將全鎮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發展到2萬畝,5年內發展到2.5萬畝。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浦城國家級制種大縣創建工作,助推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浦城縣種子管理站負責人介紹。(柯聰 葉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