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南平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召開,會議提出,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2170億元,將謀劃實施綠色產業發展、實體經濟培育、協同發展融入、鄉村振興示范、生態建設提升、“水美南平”建設、基礎設施升級、民生福祉改善等八項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南平立足資源稟賦,將發展綠色產業、壯大實體經濟作為第一支撐、第一戰場。培育壯大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綠色產業,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紅利。
實體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命脈。南平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為重點,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到2020年,培育20家在細分領域有特色、有競爭力、能引領行業發展的小巨人領軍企業。
南平還以創新為徑,放大綠色紅利。推出“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以品牌提升附加值。“生態銀行”是南平首創,學習探索銀行“零存整取”模式,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到2020年將實現全市山、水、林、田、湖、茶、濕地等自然資源信息化管理,搭建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轉化平臺。
在加快實施294個、總投資2030億元的七大綠色產業支撐項目的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新增“五個一批”產業項目3000個以上。
將“水美城市”建設向“水美鄉村”延伸,打造“全域水美”,培育親水旅游、臨水康養、沿水制造、濱水體育等新業態。
南平將加快融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從基礎設施快捷聯通、產業發展合理分工、試點平臺政策共享、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協同保護五大重點領域發力,抓好12項區域協作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立閩東北區域旅游聯盟,攜手策劃精品線路,構建閩東北黃金旅游圈。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平將重點實施“清新水域”“潔凈藍天”“清潔土壤”三大工程,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補齊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體育等社會事業短板,以承辦第十七屆省運會為抓手,到2020年新建場館5個,改造提升場館12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