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水田搞輪作 望天田種單早
饒坪村:既保糧增產又保錢增收
旱澇保收的“飽水田”單晚泛黃 ,煙后稻綠浪翻滾,易旱的“望天田”里,單季旱稻收割完后又種下蘿卜、白菜、大蒜等冬令蔬菜。10月10日,光澤縣鸞鳳鄉饒坪村黨支部書記葉道新指著葉下組一片剛種蔬菜的單季早稻田說:“用這種易旱田種單早辦法,‘望天田'就都能產一季糧,全村耕地就能不荒田,又能增產增收。”
饒坪村共14個村民小組,3381畝耕地,其中600多畝是靠天吃飯的 “望天田”,加上這里距縣城才6公里遠,村民進城賺錢很方便,穩住勞力種田,特別是確保“望天田”不拋荒、能產糧成了村里犯愁的大事。留人種田,確保種糧能增產增收是前提。村里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鼓勵耕地流轉,讓少數人種多數人的田,讓轉出耕地的人進城從事非農產業賺錢。二是改善耕作條件,讓少數種田人靠規模、集約種田,如煙稻、稻菜輪作等,變畝收入千元為六七千元。三是對600多畝“靠天吃飯”的“望天田”改善耕作條件,把機耕路開進山垅,打水稻種植的提前量 ,即種清明前育苗、谷雨后插秧、秋旱到來前已收割的單季早稻。
這樣,就確保了600多畝本來會被拋荒的“望天田”照樣產糧。葉下組的吳同根,自家共6畝田,轉入村上14畝田,共20畝田就有7畝是“望天田”,今年在7畝“望天田”種單季早稻,收入3700公斤干谷后,又用稻后田種蔬菜,一季蔬菜畝收入也可賺個三四千元。
種單季早稻,可使易旱田不拋荒、能產糧;耕地流轉,可保規模種田,促穩糧增收。在進城賺錢方便的情況下,饒坪村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耕地極少拋荒,糧食連年增產,農民年年增收的好勢頭。 (邱盛林 魏靜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