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多方協調,民政部門又安排車輛把鄭潤波接走
被棄路邊 殘疾老人爬了3小時
幸福園的新家,讓流浪了32年的鄭潤波感受了溫暖,但他沒想到,這樣的好日子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他又成了一名無家可歸的流浪人。
“在里面住一個月要2600元,這錢不能讓我們來掏啊。”鄭潤波的族人老鄭說,出于宗親之情考慮,當時鄭潤波住進幸福園時,他和潭頭鎮民政辦的林主任約好,他愿意捐出2000元作為鄭潤波的入園費,其余的3200元由民政部門墊付。等到潭頭鎮敬老院竣工后,再將老人送進潭頭鎮敬老院。
“才住了37天,他就被人扔在路邊了。”老鄭說,4月7日,有村民經過湖塘村村口的馬路時,發現鄭潤波在馬路邊艱難爬行,由于雙腳殘疾,他只能靠著兩肘撐著,才爬了百余米,兩肘都磨破了。這位村民趕緊將老人抬到公路邊的候車亭里落腳。
老鄭說,事后他才了解到,由于入園經費不足,幸福園的園長陳明德將老人送到湖塘村村口,由于不知道老人的家庭住址,他們直接將老人放在了路邊。
“我當時很生氣,怎么能把一個殘疾老人扔在半路上呢?要餓死了怎么辦?”老鄭說,鄭潤波離家32年,他家房子早就成了危房,哪里還有家。當天老鄭就把這情況向鎮里反映,在鎮民政辦協調下,老鄭再次捐出了1000元,鄭潤波又回到了幸福園里。
但讓老鄭始料不及的是,7月17日當天上午10點左右,鄭潤波又被送到湖塘村水電站附近。“為了回到河對岸的候車亭這邊,他頂著大太陽整整爬了三個小時。”直到有兩個村民發現他之后,才將他抬到了候車亭,此時,村民們發現鄭潤波兩個手肘已經被劃了多道口子,血淋淋的。
候車亭為家 村民照料生活
昨日中午,驕陽似火,路面熱氣不斷地上騰,而七旬老人鄭潤波就“住”在湖塘村104國道旁的候車亭下。
鄭潤波的兩手手臂上還遺留有結痂,但大部分已經脫落,白嫩的新皮特別顯眼。一張草席,一床破棉被,一袋衣服,幾片蚊香。在鄭潤波的身旁,僅放著這幾件物品。
“7月17日,老人爬到候車亭后,就住在這里了,不愿離開。”70歲的村民游女士說她家就在這附近,老人一日三餐都由她負責,每天傍晚給他擦身子,如果老人遇上大小便,她就叫附近的男人們幫忙。
昨日,記者在采訪期間,看到有不少村名送上一些食品,給老人填肚子,并問其有什么需要幫忙。
“老人住在候車亭就不是個辦法。”村民們稱,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年人,這些老人看到后可幫忙服侍一段時間,但不可能長期服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