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印度尼西亞的“華禹69”輪駛離寧德港賽江港區
近日,由福安馬頭造船廠修繕的內貿轉出口船舶“華禹69”輪,在寧德港賽江港區完成邊防檢查手續后,開航奔赴印度尼西亞,成為寧德港今年首艘出口“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寧德造”船舶。
此次出口的“華禹69”輪屬于運輸類貨船,總長135.1米、船寬24.86米、型深9.3米、可載重噸數22500噸、經濟航速12節,分機艙區、生活區、甲板區三個部分。航行到達目的地后,主要用于印度尼西亞國內島嶼之間的貨物運輸,該輪在船廠完成建造,移泊至錨地完成邊防檢查手續后出境。
“當前印度尼西亞對船舶需求量大,出口的‘華禹69’輪十分適用于當地運輸。目前我們正加班加點趕制五艘與‘華禹69’輪類型相似船舶,搶抓市場機遇。”福安市馬頭造船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黃維亮介紹。
為確保新造船舶順利出口,寧德邊檢站制定周密勤務方案,主動靠前服務船舶修造企業、代理公司等,了解新造船舶出口通關需求,全力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我們通過開通綠色服務通道,為新造船舶提供試航便利、登輪證件網絡辦理等服務,同時為外籍船員提供出入境咨詢和換班服務,降低船東時間損耗,節約成本。”寧德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二隊隊長趙偉說道。
作為福安傳統優勢產業,去年以來,當地船企發揮船舶修造技術優勢,創新研發多類型、多規格船舶與海工裝備,相繼接到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訂單。據統計,2023年,福安船企共完成維修、新造船舶40多艘次。
“近段時間,寧德港迎來船舶出口申報高峰,目前網上窗口就已接到10余艘申報出口船舶需求,相比去年出現大幅度增長。”趙偉介紹。在距離記者采訪現場不遠處,一艘利比里亞國籍船舶“初心11”正在等待邊檢工作人員檢查,即將啟航開往非洲。(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陳雅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