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進福安市潭頭鎮南巖村,形態各異的古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子四周,文創民宿、書院、咖啡屋、手工皂坊散落其間,不時有游人駐足流連、打卡拍照。
南巖村,是一個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有著“閩東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稱。但在早年前,因山路崎嶇、發展落后被人稱為“難言村”。近年來,在村兩委、經濟合作社的努力下,該村通過挖掘古村落傳統文化、開發文創產品和推出茶業標桿產品,開展多形式的農業科技實踐等,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實現集體經濟持續增收,走出一條“研學、文創帶動鄉村旅游”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子。
為更好支持南巖村集體經濟發展,落細落實支持鄉村振興稅費政策,寧德市稅務機關駐點調研小組積極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以納稅服務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為切入口,聚焦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市場主體需求,采取“走訪+輔導”服務機制,主動對接涉稅農企農戶,為納稅人繳費人出謀劃策、解答疑惑。同時,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從政策宣傳、申報操作、稅費優惠等多方面入手精準輔導,量身定制政策“服務包”,確保政策全方位落實。
下一階段,寧德市稅務機關駐點調研小組將繼續加大調研走訪力度,進一步掌握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市場主體需求和涉稅需求,并加強與村委會聯動,探索“稅務+村委”新路徑,形成長效機制,為以南巖村為代表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捷的納稅服務,保障稅費紅利持續釋放,為鄉村振興注入“稅動力”。(閩東日報記者 張瑜 通訊員 范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