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強支持 生產控風險
古田縣平湖鎮前進村村民周利達擁有3間菇棚,種植茶樹菇6萬筒。今年4月,他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再種植茶樹菇3萬筒。面對資金缺口,周利達并不發愁。
2015年,古田縣成為我省唯一的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與全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雙試點縣。通過不斷摸索,該縣因地制宜推出滿足“三農”信貸資金需求的“兩權”產品。
通過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社擔保+‘兩權’反擔保”抵押貸款,由合作社提供擔保,社員將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連同地面設施和附著物、農房反抵押給合作社進行融資,使合作社在農村成為盤活“兩權”的載體,帶動貧困戶走產業脫貧的道路。
經過簡單的幾道手續,周利達將自家的3間菇棚抵押給古田旺眾農業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擔保向當地農信社申請到7萬元貸款,解決了生產資金短缺的問題。“3萬筒茶樹菇預計可增加年產值5萬多元,這筆貸款來得太及時了。”周利達興奮地說。
5月23日,記者從人行古田縣支行獲悉,截至2017年末,“兩權”抵押貸款信貸投向食用菌產業已近3億元,有力支持了地方食用菌產業發展。
為銀耳上保險,是古田縣推動食用菌產業機制創新、釋放生產風險的又一舉措。2016年11月,古田縣在全國率先啟動銀耳種植保險試點,針對銀耳生產環節造成的損失進行保險理賠。
今年年初,鳳埔鄉東溪村菇農謝成文的3000多個菌棒陸續出現感染問題,所幸他在事前已經為自家的37000個菌棒都購買了保險,最終獲賠3000多元,挽回了部分損失。
截至今年3月,古田全縣銀耳種植險已投保菌包2850萬袋,受保金額達5700萬元,340萬袋受損菌包獲得賠付約660萬元。此舉不僅有效釋放菇農生產風險,還進一步完善了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古田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古田食用菌產業已經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該縣將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積極引導更多的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向食用菌產業流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同時,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心,以延伸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為重點,推動食用菌產業優化升級。(記者 陳莉莉 龔鍵榮 通訊員 楊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