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鄭女士致電閩東日報反映她碰到的一件頭疼事:她的母親從朋友處得知一款進口痛風藥療效明顯,要求鄭女士到某代購網店為她購置這款名為“痛風靈”的藥品。但鄭女士登錄了該網店后,卻發現該藥品沒有任何批號。鄭女士找到業內人士咨詢,被告知這類未取得國內銷售資質藥品,按相關法律法規屬于“假藥”。
鄭女士將這一情況告知母親,但鐵了心的母親卻怎么也不聽勸,令她很是為難。
記者了解到,在網上購買進口藥品的情況在市民中并不鮮見。究竟這類國外代購藥品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代購網店
各類藥品五花八門
記者登錄某網上購物平臺,在搜索欄中輸入“印度代購”,共檢索到各類網店信息400多條,其中大多為達卡他韋、索非布韋等印度藥品的代購網店。其中生意最為“火爆”的一家名為印度塔塔代購的網店,短短6天內的銷量已達140件以上。
記者隨后又在該網上購物平臺輸入“藥局”進行搜索,出現了眾多保健品專營網店信息,但也夾雜著部分國外藥品代購網店。在這類代購網店的產品名錄中,有高達萬元的乙肝博路定,也有低至數十元一盒的小兒感冒藥,種類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記者點擊進入了其中一家網店,發現店內銷售的日本各類代購藥品多達40余種。
在與該網店商家的交談中,記者質疑售賣的藥品是否有質量保障?該商家回答,藥品是其老公從日本處方藥局購買的,保證正品。而當記者問及是否具有國內相關機構批準的銷售資格時,商家答復:經營的是日本處方藥,國內無代理商,并無相關手續。
“沒有相關手續是否屬于非法經營?”當記者提出這一問題后,該賣家不再搭理記者。
市食藥監局
未取得相關證書的均不合法
對于網上銷藥行為是否合法,記者走訪了市食藥監局。
“凡是未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從事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網站或網店均不合法。”市食藥監局藥品化妝品流通監管科負責人介紹,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有著嚴格要求,需具備以下條件:是依法設立的藥品連鎖零售企業;進行交易的網站已獲得從事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資格;具有與上網交易的品種相適應的藥品配送系統;具有執業藥師負責網上實時咨詢,并有保存完整咨詢內容的設施、設備及相關管理制度等。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可要求網絡商家提供相關證書,如果無法提供,則屬于非法銷售,其所售賣的藥品質量極難保證。
對于已購買的進口藥品,可通過哪些方式鑒別真偽?該負責人表示,消費者首先可查看藥品的外包裝是否有中文標識。若藥品在外包裝上均是外語,則該產品屬于非法。對于有中文標識的藥品,則需進一步查看外包裝上是否標注有《進口藥品注冊證》號(港、澳、臺地區藥品不在此范疇,標注的是《醫藥產品注冊證》號)。若未有注冊證號,則屬于假藥范疇。對于有具備注冊證號的藥品,消費者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數據查詢子欄目中進行查詢。藥品外包裝上如有標示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的,還可登錄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輸入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進行精準查詢。
醫生
使用藥品忌諱跟風
“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有患者在朋友推薦下在網上購買藥品進行使用。遇到這類情況我都會進行勸阻。”市中醫院主任醫師蘇林表示,目前網上代購的進口藥品真假難辨,并且很大一部分都未經正規部門審核把關,安全性無法保證。
“在藥品的使用中,最忌諱的就是跟風。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發病原因不同,即使同一類型疾病,藥品的使用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果盲目服用藥物將產生反作用。以痛風靈為例,該類藥品主要適用于急性發作的痛風病。但如果在緩解期內使用,不僅不能取得很好的療效,還會對肝臟等器官造成一定的影響。”蘇林說。(記者 茹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