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讓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日前,市政府出臺《寧德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試行)》,提出將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基層簽約服務為切入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明確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構建“放得下、接得住、快診治、重療效”的分級診療上下聯動機制,切實促進寧德市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公平可及。
全面啟動分級診療試點
據了解,分級診療,就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各有所長,逐步實現專業化。將大中型醫院承擔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形成“健康進家庭、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新格局。有序推進分級診療,有利于解決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引導群眾有序看病和合理就醫,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問題。
根據實施方案中明確的工作目標,2016年,蕉城區、福鼎市、柘榮縣在試點基礎上全面開展分級診療,其他縣(市)全面啟動分級診療試點。2017年,實現全市分級診療制度全覆蓋,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達65%。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適應分級診療制度要求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切合寧德市情、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
開展慢性病基層首診試點
實施方案明確,將推行基層首診制度。2016年,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基層首診試點;2017年起,逐步將基層首診試點拓展到一般常見病、多發病領域。
與此同時,通過公示基層診療服務清單,實行基層簽約服務,將“海云工程”收費檢查項目納入醫保定點村衛生所普通門診報銷范圍,取消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特殊病種起付線,試行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基本藥物免費,適當延長慢性病處方等措施,有效吸引群眾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所就近首診。同時,將縣級中醫院門急診納入首診單位。
此外,寧德市還將建立雙向轉診制度,上級醫院將優先接診下級醫療機構向上轉診的患者,對需要轉診治療的急危重癥患者、手術患者,建立綠色轉診通道;明確分級轉診標準,對非急危重癥分級診療病種患者,實行醫生指導下的有序轉診?;颊咦孕性郊壘驮\的,原則上不予出具轉診單,轉診信息系統內不加注轉診標識。目前,寧德市已制定了高血壓、糖尿病雙向轉診標準,明確了基層上轉和上級醫院下轉的具體條件。
建設“互聯網+醫療”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市還將加快衛生信息化建設。2016年,啟動建設寧德市區域衛生信息集成平臺、區域醫療協同信息系統(醫學影像子系統、雙向轉診子系統)和區域醫療衛生綜合管理系統,完成“互聯網+醫療惠民服務”系統(預約掛號、居民健康檔案查詢子系統)建設。2017年,啟動建設遠程會診門診視頻子系統,完成縣級醫學影像診斷分中心建設和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數字X光機配備及接入。2018年,完成所有鄉鎮衛生院數字X光機配備及接入,實現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影像、村衛生所“海云工程”心電傳輸和遠程診斷全覆蓋。
同時,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力建設。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醫療設備、附屬設施達標建設,重點加大對B超、心電圖、數字X光機、血液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設備的財政投入。2017年,力爭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省定建設標準;2020年,力爭所有鄉鎮衛生院達到省定建設標準。(記者 吳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