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21日,第十四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在福州舉行。本屆“6·18”上,我市共推出高校、科研單位科技成果一千多項;征集并對外推介企業技術需求255個,對接合同項目508個,項目總投資36.6億元。展會期間,副省長梁建勇,市領導廖小軍、隋軍、林志坤、馮桂華參觀了寧德館。
寧德館突出軍民融合特色
有外國客商現場達成合作意向
“除了這兩款縫紉機,你們還有生產其它什么產品?把相關資料發到我郵箱里吧,我們很感興趣!”昨日上午,在寧德館內,來自斯里蘭卡的兩位客商,參觀了霞浦創凱縫紉機有限公司的展品后,現場互相達成合作意向。“參加‘6·18’,讓我們談成了多筆大生意!”該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寧德館內共有六大類60件參展展品,其中不少都與“軍民融合”有關。具有破冰、打撈、救援、運輸等多功能的船舶“天恩璐66號”模型,將光能、風能轉化為電能的風光互補鋰電池儲能電站,可脫離電網進行離網發電的50Kw/50kWh一體化儲能系統等展品,都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客商和參觀者。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18”,寧德館以“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加快三都澳開放開發”為主題進行布置,展館內部主要分為三大板塊15個展板,包括主板展示區,主要介紹寧德市區情及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概況;集疏運體系展示區,主要展示以三都澳港為核心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規劃;以及特色產業展示區。
對接合同項目508個
項目總投資36.6億元
通過“6·18”平臺,我市不僅全方位地宣傳了寧德發展現狀和前景規劃,展示了寧德企業風采,還將為企業實現技術革新、轉型升級,為寧德產業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項目和科技支撐。
據悉,本屆“6·18”,全市共開展了首屆中國(古田)食用菌產業發展研討會、智能制造與產業升級、電機電器產業科技提升鑄銅轉子項目交流對接專場等對接活動21場。通過這些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專場活動,企業與科技專家建立了穩定的長期項目合作聯系,源源不斷的科技項目產業化、企業技術發展難題和瓶頸得到解決。
交易會期間,我市還邀請了國防科技大學十幾位專家參會,與我市相關企業進行交流對接。市教育局、科技局、科協、數字辦、總工會等市直相關單位,也按照省直相關部門舉辦的各場對接活動安排,牽頭組織相關企業參加,開展對接。
截止6月18日,全市共推出高校、科研單位科技成果一千多項;征集并對外推介企業技術需求255個,對接合同項目508個,項目總投資36.6億元。
13年來獲得6113個科技成果
轉化為企業的新產品、新工藝
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以“項目、技術、資本、人才”為主題,是我省為廣泛吸納國內外科技成果與企業對接,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而搭建的平臺。從2003年開辦以來,“6·18”已舉辦十三屆,今年是第十四屆。
多年來,通過“6·18”這一科技服務平臺,我市成功對接轉化了一批利于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集群培育的科技成果,大大推動了轄區內企業自主創新步伐,實現了校企政三方的互利共贏,取得豐碩成果。同時,在成功組建我市第一個“6·18”虛擬研究院分院——食用菌(古田)分院后,經過前期充分的運作準備,2015年9月15日又正式成立了第二個“6·18”虛擬研究院分院——電機電器(福安)分院。
記者了解到,13年來,我市組織開展“走出去、請進來”專場項目對接活動204場,共對外推介企業技術需求3684個,獲得6113個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的新產品、新工藝,項目總投資827.56億元。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企業與高校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參加第十四屆“6·18”各項工作取得了超過預期的良好成效。(記者 林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