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6月12日,市反詐中心共受理警情54起,涉案金額共計40.52萬元,單筆最大金額20萬元。其中涉及網絡購物詐騙13起,占警情總數比例高達24%,成功止付6筆,完成緊急止付共375450元。
根據接警情況,警方發布了3例典型案例,同時提醒市民遇到此類情況,應及時撥打110進行咨詢或報警,以避免因輕信騙子而上當造成損失。
典型案例一:虛構手術詐騙
警方提醒:要想方設法與本人取得聯系
6月10日下午,蕉城區的李先生接到了一個“緊急”電話。對方自稱是其兒子的同學,并告知其兒子與人打架受傷,已送醫院搶救,傷勢很嚴重,需要16萬元的手術費用,讓李先生趕快打錢過去。
李先生當即回答對方,在學校打架應該由學校解決。但該“同學”說學校已經墊了6萬多元,錢已用完。這時,李先生撥打孩子電話顯示無法接通,出于愛子心切,李先生沒有多想,趕緊通過手機銀行向對方賬戶轉賬16萬元。隨后,李先生的兒子給李先生打來電話,其方察覺被騙,于是立即撥打了110報警電話。市反詐騙中心接警后,第一時間聯系銀行,僅用5分鐘就凍結了嫌疑人賬戶,并為李先生挽回損失。
對此,警方提醒,當前通訊(網絡)詐騙層出不窮,針對校園學生的詐騙就是利用了父母“愛子心切”的心理,在遇到子女出現緊急情況時六神無主,在驚慌失措時就將款匯過去,從而達到詐騙的目的。市民遇到此類情況,不要輕信陌生人,向其提供賬號匯款,要想方設法與其本人或者共同認識的朋友核實,避免上當受騙。
典型案例二:貴金屬詐騙
警方提醒:應選擇有國家正規經營許可的投資公司
6月4日19時許,福鼎市的王女士報警稱,其在微信朋友圈認識一理財顧問,對方稱投資白銀利潤豐厚,既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只要買準了就能包賺,一個月內利潤可以翻倍。
為了游說王女士開戶投資,理財顧問經常在微信上發來截圖,給他展示別人的交易記錄。面對如此高回報率的“誘惑”,王女士有點心動,在顧問的電話指導下,她下載安裝了貴金屬交易中心的網上交易客戶端,注冊開戶,并往賬戶內轉入20萬元。
然而,王女士再次登錄賬戶查看時,發現賬戶異常,且在異地登錄過,于是王女士馬上報警。市反詐騙中心接警后,第一時間聯系貴金屬交易中心客服,咨詢了王女士的賬號問題,并向銀行查明資金去向。在警方的協調下,王女士于6月6日成功將20萬元悉數追回。
對此,警方提醒,選擇貴金屬投資時應注意辨別,先行了解國家相關規定和現貨投資知識,選擇有國家正規經營許可的投資公司及其會員單位。
典型案例三:上網找私家偵探
警方提醒:網上所謂“私家偵探”均為非法機構
6月11日下午,福安市的陳女士報警稱,因懷疑自己丈夫有外遇,苦無證據之下,便在網絡上找了“私家偵探”,以便收集自己丈夫出軌的證據。
對方一聽陳女士要搜集丈夫出軌的證據,開口就要價11800元,并要求陳女士先付6800元,后期完成偵探后再全款付清。陳女士馬上同意并向對方賬戶匯去6800元訂金。隔天上午,對方打來電話,稱已有了調查結果,只要陳女士支付余款便可拿到調查資料,陳女士如約將余款匯去。錢打過去卻聯系不到對方后,陳女士方知被騙。但由于陳女士未能及時報警,錯過了黃金止付時間,未能追回損失。
警方提醒,網上所謂的“私家偵探”“商務調查公司”等,都是以騙錢為目的的非法機構,千萬不能輕信他們的花言巧語,以免遭受經濟損失。一旦發現類似情況,要保存好相關證據,立即報警求助。(記者 吳寧寧 陳健 通訊員 黃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