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5日訊 5月21日晚10點許,寧德市醫院東僑院區急診科內,兩男子就診時與醫院護士發生沖突,其中一男子手掐護士脖子。目前被掐護士因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還在休養。寧德警方通報稱,當晚醫院內鬧事兩男子,因擾亂單位秩序已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5日。
監控視頻顯示,一男子將一護士逼到墻角,掐住其脖子
護士被掐脖子 多處軟組織損傷
5月21日晚上10點30分左右,一輛急救車停在寧德市醫院東僑院區急診科門口,下來兩個男子。醫院一醫護人員介紹,男子身上有酒味,其中一男子說:“朋友喝酒摔倒了,頭部出血,需要急救。”流血男子躺到急救床上,隨后護士小丹(化名)讓另一男子去辦理就診卡。但該男子卻稱,“沒卡,快點看病!”
“急診科的收費處在就診臺附近,按照流程要先辦卡,后看病。”醫護人員介紹,隨后該男子和護士發生沖突,這時候躺在急救床上的男子爬了起來,把文件夾、消毒瓶等砸向護士小丹,還將她推向墻角,并掐住脖子,后被趕來的男醫生和護士勸開。
昨日,護士小丹婉拒了采訪。她的朋友稱,小丹拍完磁共振,脖子還戴著頸托正躺在病床上,身上多處軟組織損傷。
兩鬧事男子
有個是教師
昨日,記者了解到,涉事兩人中,其中一男子劉某是寧德市財經學校教師。昨日,該校一負責人介紹稱,劉某確實是該校財會專業老師,但當時并未動手打人,打人的是他的朋友。負責人還稱,當晚學校已要求劉某向醫務人員賠禮道歉。
昨日記者聯系上劉某的一個朋友。該知情人稱,當晚劉某和他的學生張某在外就餐,張某喝了點酒,摔倒在地流了血,到醫院后,劉某擔心學生安危,認為醫生要先救人后交錢,隨后情緒激動地跟醫護人員理論,但并未動手。
警方通報
兩男子被拘5日
昨日,記者從寧德警方獲悉,當晚在寧德市醫院鬧事的張某、劉某二人,已被公安機關拘留。警方通報稱,張某(男,1979年生,某工廠管理人員)與劉某(男,1971年生,某學校教師)當晚一起在市區某大排檔飲酒,因張某醉酒后摔倒致頭部受傷,嘴里出血,劉某將其送至市醫院診治,后因辦理就診卡手續問題與醫務人員發生爭執。目前,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張某、劉某二人因擾亂單位秩序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五日。
臺灣:恐嚇醫生也可能坐牢
章微 發自臺北
2014年臺灣修改有關規定,毆打恐嚇醫生皆可能坐牢。對醫事人員執行醫療業務時,施以強暴、脅迫者,最高可能坐5年牢,或面臨5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萬元)以下罰金。
但臺灣急診醫師張志華也坦言,不少醫療暴力是因為溝通不到位導致的,所以現在臺灣醫院培訓都很重視溝通技巧的訓練,來預防醫療暴力。
臺灣屏東東港安泰醫院顧問、臺灣醫療管理專家廖學志則認為,暴力傷醫頻發,病人不僅要反省,醫療服務人員也要反省,防止暴力傷醫還需要社會大環境的支撐。
他特別強調,高效、公平、透明的醫患糾紛調解機制能很大程度減少暴力傷醫的發生。在臺灣,發生醫療糾紛后,可通過多途徑投訴,醫院和衛生管理機構會及時主動介入調解,調解不成,再通過訴訟途徑解決。醫療糾紛有了出口,患方可能就不會通過非理性違法的方式去解決。
□快刀短評
守序 才能看好病
這種風氣不剎住,以后醫療人員還怎能安心為我們看病?在對各種醫鬧“零容忍”的同時,也有必要進一步搭建醫患溝通平臺,優化看病環境。不管是病人、家屬,還是醫生、護士,首先都是平等的個體,大家都守序行事,才是社會正常運轉的前提。
新華社也發評論指出,對醫鬧要“零容忍”,也要加快醫改步伐,重拾醫道尊嚴,推動醫療糾紛回到法治的軌道,才能讓醫生放下護身的扳手頭盔,安心看病。(海都記者 陳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