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價格都快趕過肉了,那就天天吃肉吧。”9月15日,龍巖一位市民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蔬菜價格居高不下,“香菜20塊一斤,小青菜5塊一斤,這物價實在是‘恨天高’。”
記者9月14日從國家統計局龍巖調查隊獲悉,今年上半年,龍巖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漲幅連續七個月超“1”,比全省上漲1.6%低了0.2個百分點,居全省各設區市第八位。
從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價格呈“四升四降”的運行態勢,食品類、衣著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居住類價格上漲;煙酒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交通和通信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八大類商品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2%,是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因素,拉動總指數上漲1.11%。
肉類和菜類價格上漲明顯
記者從龍巖市價格信息網選取了9個品種收集數據看出,今年3月份以來,散裝大米、食用油、白條雞肉等價格基本保持穩定,雞蛋有漲有跌,精瘦肉、排骨、三葉青、花菜、蔥等五個品種兩大類的價格漲幅明顯(如表格圖)。
4487fcaeebfe17659b9a0e
根據國家統計局龍巖調查隊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食品類上漲的3.2%中,油脂類、糖類、糕點餅干面包同比下降,糧食類、肉禽及其制品、蛋類、水產品、菜類、干鮮瓜果等其余13類均呈上漲態勢,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5.4%,菜類上漲9%,分別拉動食品類價格上漲1.33%和0.92%,是拉動食品類上漲的主要種類。
而7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8%,主要還是受到肉禽及其制品和鮮菜價格上漲影響。
存欄量減少
豬肉價上漲明顯
“去年一段時間生豬價格一直往下走,大豬場都快撐不下去了,更別說我們這些養豬散戶,一直還有養豬的沒幾個。”上杭的一位生豬養殖戶羅先生告訴記者,去年身邊很多小型豬場都關停了,加上出現了生豬疫情,生豬存欄出欄降低,市場供不應求,豬肉價格自然就提上去了。
記者9月16日走訪巖城蓮東市場、東市場獲悉,目前生豬市場零售價格較上月沒有太大變動,但是相較年初,價格明顯高出不少。
還需從外地調菜
菜價居高不下
一位“老龍巖”劉女士告訴記者,龍巖的菜價這幾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逐年升高,跟廈門、福州等沿海發達城市不相上下,甚至有時還更高。“真的很奇怪。”
蓮東農貿市場的一位菜販解釋稱,龍巖城區菜類七成都是從漳州、廈門等地外調,本地供應量很少。現在龍巖中心城市周邊鄉鎮田少、地少,菜種得少,所以本地菜都得從連城、上杭等地調運,運輸成本上去了,價格自然就下不來。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我市陸續建設了不少大棚蔬菜基地,但基地多數種植如青椒、辣椒、小西紅柿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而水菜、綠葉菜等基本上都靠本地零散種植戶供應。“因為龍巖本地市場消化量不大,大型蔬菜基地都是幾十噸地銷往外地,而本地菜農供應的菜主要是‘看天吃飯’。今年以來,大雨傾盆、烈日驕陽等極端天氣較多,對綠葉菜種植影響較大,導致供應量減少。量少,價格就提上去了。”一位從事價格統計的業內人士稱。
另悉,政府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大棚種植戶保證本地蔬菜供應,本地包銷,但龍巖本地市場消化量不大,“我們這邊種的菜往外跑,結果我們的批發商又從外地調菜,一來一去物流成本就高了。”業內人士稱,龍巖缺乏一個較大的綜合性蔬菜批發市場也是影響菜價的一個因素。“現在的農貿市場經銷商都是各自管各自的,如果有形成和外地供應商的一個信息整合,蔬菜多時存儲,少時放量,根據需求經營,這樣就能緩解菜價的上漲。”(閩西新聞網記者 鐘麗琳 通訊員 何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