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央行發出“降息降準”公告,這是時隔7年以來首次推出“雙降”政策。6月28日起,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這次“雙降”對市民日常生活有什么影響呢?房貸壓力減輕,定存利息下降……大家不妨一起來算算賬。
房貸:還貸壓力減輕不少
降息帶來的減負,對于房貸族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根據央行消息,6月28日起,個人住房公積金5年以上貸款年利率由調整前的3.75%降為3.5%左右,商業貸款基準年利率也由調整前的5.65%下調為5.4%左右。
近期正考慮購買改善型住房的上班族鄭先生得知降息消息之后,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商業貸款100萬,貸款年限20年,那么基準利率從5.65%降到5.40%,總利息63.7萬元,月供為6822元,比降息前省下3.4萬元的利息,月供少還141元。如果用公積金貸款80萬元,貸款年限20年,基準利率為3.50%,月供為4639元,總利息31.3萬,比照降息前,月供少還104元,20年少付利息2.5萬元。
與房貸相同的是,習慣到銀行辦理定存的市民所獲的存款利息也會相應減少,以一年定期存款10萬元為例,之前利率是2.25%,每年利息2250元。調整后利率為2%,利息為2000元。算下來,一年就會“損失”250元的利息。對此,中國銀行龍津支行理財經理表示,錢存在銀行“不劃算”,如果要控制風險,可以選擇定期理財等風險相對較小的理財產品。
理財:固定類理財收益會下調
“降息對于保本型理財產品和大額存款會有一定影響。”中國銀行龍津支行理財經理表示,一些銀行今后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有所降低。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產品的收益或將走低,收益率可能一直在4%左右徘徊。按照最新的收益率估算,假設A先生放入余額寶10萬元,那他一年獲得的收益約為3600元,比鼎盛時期的2014年1月2日,余額寶曾達到歷史最高點約6.8%,A先生每年收益少了3200元。
除了“寶寶”之外,銀行理財也不能幸免,對于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隨著大額存單的推出,市場利率化的推進已進入尾聲,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收益的降低,銀行理財產品也面臨收益下降。儲蓄國債、憑證式國債等,收益率可能也會較去年上半年發行的同類產品有所降低。
股市:股民吃到“梗心丸”
7月10日,一家國企的銷售員、家住龍騰路的鐘阿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是一位新股民,4000點以后才入的市。“剛開始1個月投入本金比較少,幾萬塊錢,沒想到真的挺賺。”鐘阿姨表示,看到收益后忍不住就開始慢慢加倉。6月26日第一次感受到這么慘烈,如同給我們吃到了“梗心丸”,同時大盤也已經震蕩了差不多三周左右,之前賺的全都虧回去了,現在還浮虧有3萬元左右。
談及后市的操作,鐘阿姨表示,計劃回本就走人,不再盲目跟風投資,太耗費精力了,也太可怕了。(記者 傅曉君 通訊員 陳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