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資源稀缺和不均衡的大環境下,中考,作為決定初中學生是否可以就讀優秀高中的一場考試,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重要程度僅次于高考的一場考試。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能夠獲得一個重點高中的保送生名額,對于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令人高興的。因此,對于各所初中的保送生推薦方案,學生和家長也希望其能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如若家長覺得推薦方案有失偏頗,則必然會對其提出質疑。
4月下旬,武平實驗中學的《武平一中額外保送生(8名)推薦方案》(以下簡稱《推薦方案》)公布,方案采取對學生綜合成績、數理化成績、競賽獲獎等情況分別計分,最后選出累計積分前8名作為推薦對象的方法。但其中將推薦范圍內的學生根據綜合成績和數、理、化總成績排名分為三等,每等計不同積分;教職工子女計照顧分10分;不通過組織考試遴選保送生名額等條款受到了部分家長的質疑,認為這些條款影響了推薦的公平性。
那么,家長所質疑的這些問題是否影響了武平實驗中學對“武平一中額外保送生”推薦的公平性呢?5月12日至14日,記者就此事進行了采訪。
爭議緣起:額外保送生推薦方案
“額外保送生(8名)”指的是什么?
“準確來說,我校制訂的《推薦方案》中所說的保送生應該叫做保送資格生,指的是有資格參加一中的保送生考試的學生。”武平實驗中學教務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額外’指的是在第一批22個保送資格生名額外,武平一中又給我們學校額外8個參加保送生考試的名額,這個額外的名額并不是只有我們學校有的,其他學校也有,每個學校也都結合自身的特點制訂了相應的推薦方案。”
“武平一中通知我們學校報送額外保送資格生名額的時間距離保送生考試的時間較短,接到他們的通知后,學校保送資格生推薦領導小組馬上開會研究制訂了方案,簽字后在綜合樓公告欄進行了公示。”
家長質疑:推薦方案有失公平
一位家長在其撰寫的《對武平縣實驗中學〈武平一中額外保送生(8名)推薦方案〉的質疑》一文中這樣表達對學校教職工子女加分的不滿:“本校教師子女可加10分。最高分不超75分,再加10分,那意味著,實驗中學教師子女必入8名的名單?,F在連大學生錄取都在淡化照顧分,實驗中學的領導是不知道,還是裝糊涂?這不是拼爹,拼娘嗎?這是公平教育嗎?”
一些家長也提出,將推薦范圍內的學生根據綜合成績和數、理、化總成績排名分為三等,每等計不同積分,使得第1名的學生到第10名的學生積分相同,有失公平。
學校意見:量化評分更合理
“武平一中保送生考試的科目是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5科,其中語文100分、數學150分、英語50分、物理70分、化學30分,滿分是400分,其中數、理、化3科相加為250分,占比較大,考慮到這點,我們特意將數、理、化成績做單獨考慮,以選出數、理、化較強的學生進行推薦,增加他們考上的概率。”實驗中學教務處工作人員介紹,“因為之前已經推薦了22名保送資格生,所以這次的推薦范圍定在了成績綜合排名在23到60名的學生。”
對于家長所提出的將推薦范圍內的學生根據綜合成績和數、理、化總成績排名分為三等有失公平的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正是為了選出綜合素質更好的學生,實驗中學才采取了這樣的方案。
“我們在方案中所提到的綜合成績排名和數、理、化總成績排名都是綜合了學生在7、8年級的兩次期末考和9年級上學期的4次考試的成績而定出來的。”該工作人員說,“同時,考慮到學生的成績之間差個1、2分是很正常的,這樣的差距并不能完全代表學生之間的優劣,所以我們采取了更為合理的量化評分方式,即將成績比較接近的學生劃為一個檔次,計一樣的分數,對于在不同級別的競賽中獲獎也分別計不同的分數,最終推薦累計積分前8的學生作為保送資格生。”
“這次武平一中一共招27個保送生,我們實驗中學考上6個,其中4個是第一批單純以6次考試總成績排名推薦的22個保送資格生里面的,另外2個是這次通過《推薦方案》推薦的8個保送資格生里面的,對比一下,也能說明《推薦方案》更為合理。”該工作人員說,“這也是我們不組織一次考試來遴選保送資格生的原因,因為我們認為這樣的綜合考慮比起一次考試的排名更能顯示學生的水平,更為公平。”“此外,對本校教職工子女的加分是為了適當體現對本校教職工子女的照顧,但這個加分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教職工子女其他方面的積分太差的話,單靠這10分的加分也是無濟于事的。”
“以唯一一個進入8個額外保送資格生推薦名額的教職工子女為例,他本身的成績排名就在第40名(以第23名作為第1名來說,則是第18名),而且還有競賽獲獎的加分,本身也是比較優秀的。”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家長希望自己孩子能夠被推薦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我認為我們學校的《推薦方案》還是比較有針對性的。”
【記者手記】
“本校教職工子女計照顧分10分”,武平實驗中學《武平一中額外保送生(8名)推薦方案》中的這一條款,體現的是對本校教職工的一種“福利”,這種“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做法初看似乎無可厚非,但細想卻能夠發現,它實際上破壞了《推薦方案》的公平性,這種破壞,就在于該校教職工子女與普通學生的起點不同。
10分,看起來不多,或許只是讓該校教職工子女的起跑線向前挪了1米,但這1米的距離,對于因此而落選的學生來說,就是一道天塹,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無論因加分而被推薦的教職工子女的占比多少,畢竟對于因此落選的學生來說,所能感覺得到的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望。
這種單純因為身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的現象在社會上并不鮮見,而對這種現象,絕大多數人都是非常反感的,因為它剝奪了自己公平競爭的權利,侵害了自身的利益。
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筆者認為,只有遵循大自然自古以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優勝劣汰,才是真正公平。(記者 張梓睿 羅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