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寫字、練書法時,通常都是將紙平鋪在桌面或是其他平面之上,從而便于書寫??墒牵阌性囘^在懸至半空的宣紙上寫字嗎?
昨日,在連城書法家蔣繼林的家中,我們親眼目睹了他自創的八閩一絕——“太極懸空書法”。一張長約10米的宣紙,由兩人分別牽著兩端,并懸至半空中,蔣繼林蹲著馬步,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地寫完了明朝才子楊慎的《臨江仙》。
蔣繼林正在懸空的紙上練書法
在懸空的宣紙上練書法
青絲已成白雪,卻依舊精神矍鑠、充滿活力,這便是年已古稀的蔣繼林給人的第一印象。
1943年,蔣繼林出生在素有“福建宣紙之鄉”美譽的姑田鎮,自幼十分喜愛書法,常常用手指蘸水、或筷子蘸墨汁練習書法。上世紀80年代末,蔣繼林獨辟蹊徑,開始鉆研、練習懸空書法,即在不貼地、不貼桌面的宣紙上練書法。
20世紀80年代末,50來歲的蔣繼林因喜愛書法,提前加入了連城縣老年書法協會。“那個時候,書協經常到鄉下或一些單位搞活動,活動現場往往只有一張桌子,可是寫字的人卻不少,常常要等上很久才能輪到寫一次字。”見此情況,自小酷愛寫字的蔣繼林靈機一動,決定在懸空的宣紙上寫字。
可是,要想在懸至半空的宣紙上練書法,談何容易?宣紙薄如蟬翼,且完全懸空,毛筆小了無法寫出雄渾有力的字體,毛筆大了一不小心就會捅破宣紙;墨汁蘸多了紙張容易潰爛,墨汁蘸少了筆畫又會不連貫……
“剛開始練習時很難,一寫字,紙就容易破。”蔣繼林回憶說,老伴和孩子常常牽紙牽到手酸,自己也因為長時間蹲馬步寫字而雙腿發麻??墒前V迷于書法的蔣繼林并沒有放棄,沒有人幫他牽紙時,他就用凳子來代替,用鐵塊將宣紙兩端壓在凳子上,堅持練習。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并反復嘗試了十幾種筆法,蔣繼林慢慢摸索出了懸空書法的秘訣。
將太極與懸空書法相結合
懸空書法與太極,一文一武,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東西,可怎會聯系在一起呢?
別看今天的蔣繼林70多歲了,卻依舊是身體健康、精神矍鑠。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末,那時的蔣繼林比現在年輕10多歲,但身體狀況卻遠不及現在,生病、吃藥、住院是家常便飯,上四層樓就要休息一兩次。
為了強身健體,蔣繼林開始練習太極拳。“說來也奇怪,學了不到一年,身體就好了很多,吃藥、住院的次數大幅減少。”時至今日,蔣繼林依然堅持打太極拳、練太極劍。
在練習太極拳時,蔣繼林偶然意識到,懸空書法與太極拳有諸多共同之處。和鋪在桌面上的宣紙相比,懸至空中的宣紙顯得比較“軟”,對于用墨的量和用筆的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蔣繼林告訴我們,這其中的原理和太極是相同的,講究心平氣和、張弛有度、剛柔并濟、恰到好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懸在空中的宣紙“安然無恙”,并一氣呵成地寫完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07年,蔣繼林加入了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和省書法家協會。如今,蔣繼林的“太極懸空書法”已相繼在各地表演,其作品也在世界范圍內被收藏。
十余載堅持推廣太極拳和書畫
練習太極拳,蔣繼林嘗到了不少甜頭,為此,他還不忘和更多的人分享。他免費教市民打太極拳,毫無保留地義務培訓提高拳友的技藝,甚至連車旅費、電話費都自掏腰包。
在推廣太極拳的同時,蔣繼林還為愛好書畫的老年人,打造了一個學習提高書畫水平的平臺。2002年,蔣繼林組織成立了連城縣老年書畫藝術協會。協會成立以來,他牽頭舉辦了近20次的書畫、剪紙、詩詞等展覽,還與其他縣市進行書畫聯展。采訪當天,就有三四名老人拿著自己的作品,來到蔣繼林家中交流、切磋。蔣繼林和這些老人認真討論,并對作品一一點評,在這樣的氛圍中,大家的書畫水平進步很快。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練書法、打太極、做公益……蔣繼林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色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