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保存完整的報紙,這收藏者竟是武平縣巖前鎮上的保安王圣添。他癡迷收藏中國抗日戰爭藏品,不顧家人反對,不惜負債,就想讓這種民族精神保留和傳承下去。
他有個愿望,想辦一場展覽,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掃蕩報
連續64份《掃蕩報》,完整記錄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前后,中國抗日戰爭的關鍵時期。
見證“日本投降”的報紙
1945年7月1日至8月31日,中國抗日戰爭歷經關鍵時期,并最終以日本無條件投降而獲得勝利。這段歷史,在王圣添收藏的這份《掃蕩報》里,詳盡記錄著。昨日,導報記者見到了這些藏品。
據了解,《掃蕩報》是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創辦,對開日刊。
導報記者看到,1945年7月7日的《掃蕩報》,推出了《抗戰八周年紀念特刊》,詳細回顧了八年抗戰的歷程。
8月2日,刊登了著名的波茨坦會議閉幕的消息。值得關注的是8月7日2版中,刊登了《原子炸彈昨炸本州》的報道,并報道“杜魯門總統在華府聲明,即將對日繼之海陸攻勢”。
8月11日的頭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日本政府請求投降》。8月16日,用套紅字,頭條刊登《日本正式投降,四國昨公布日本投降覆文》消息。8月22日,《揭開中國歷史偉大一幕日降使抵芷江洽降》。
為了保存好這連續62天,共64份(附兩增刊)的珍貴報紙,王圣添用家里的棉被,將這些寶貝悉心包裹防潮,這是他最珍愛的抗日藏品。
銘記“屈辱史”的保安
49歲的王圣添,是武平巖前鎮大布村人。下崗員工、水泥廠工人,過去,這都是他的“標簽”。如今,他在當地的物業公司干起了保安。不過,王圣添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收藏家。
王圣添干收藏這行,算起來有二十多年時間。起初,他收藏的物品很雜,有紙幣、票證、瓷器等,用他自己的話說,“見到什么,收藏什么”。五六年前,他決定做專題收藏,重點放在了抗戰物品收藏。
王圣添說,家族中的一位堂叔參加過抗日戰爭,經常給他講述抗日的故事,使他內心深受感觸。“抗戰是屈辱史,也是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他說,作為新一代人,要銘記這段歷史,不能忘卻。
今年1月份,王圣添遇到了尤為珍貴的64份報紙——《掃蕩報》。此前,這些報紙在廣東梅州的一位收藏家手中,他每個月去一次,前后跑了至少15趟,而他的誠意終于打動了對方,同意出手轉讓。
辦一個公開展覽的愿望
今年,抗戰勝利70周年,王圣添非常高興,他心里早早就在謀劃展覽的事。
為此,幾個月前,王圣添買材料、請師傅,做了70個鏡框,“64份《掃蕩報》、2份《救亡情報》、1份《國難教育》全部鑲嵌起來,還有3個鏡框用于展示公債和票證”。
不過,他說,展覽的前期工作已經到位了,但后期的展出場地卻遇到“麻煩”。展出這些材料和物品,需要很大的場地,目前,王圣添還未能看到合適的地點。為此,他希望有人能給他提供條件,“讓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海峽導報記者 李貴榮 康澤輝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