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7日訊隧道中的35個小時,是這21名被困者心驚膽寒的噩夢。
被困者獲救后被迅速送醫,得到一對一照料
5日凌晨0點30分,一陣轟隆聲伴著灰塵撲頭蓋臉襲來,四周頓時陷入黑暗。大家意識到,塌方了。混亂,嘈雜,他們互相呼喊著名字,慢慢聚攏到一塊。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恐懼和絕望在黑暗中蔓延,能活著出去嗎?大家互相鼓勁,燃起希望,可饑餓又撲倒了希望。有人想起電影中的場景,準備吃紙皮充饑。
就在與絕望對抗中,山外敲打聲傳來。救援隊伍到了?希望瞬間又起。5日下午3點半,生命通道終于伸了進來。約2小時后,外面傳來一個紅袖章,寫著“將里面情況寫好傳出來”。44歲的史國春已是第二次經歷塌方,他馬上接過來,寫道:“里面21人,全部安全,就是餓,很冷。”就是這么幾個字,讓外面的救援人員迅速送來飲食衣物。獲救有望了。
大家的情緒逐漸放松,幾桿老煙槍按捺不住,還向救援人員強烈要求送煙來抽。可一聽到救援敲擊聲,他們依然害怕再次塌方。就在這放松與忐忑并行的心情下,昨天上午11點33分,逃生洞口打通。這次,他們真的安全了。
【黑暗絕境】
5日0:30~15:30,共15小時,黑暗中不知時間,更不知能否獲救
大聲呼喊聚攏 互相聊天鼓勁
5日凌晨0點30分,位于新羅區適中鎮莒舟村的在建新祠隧道內,一聲巨響讓21名工人陷入黑暗,一片恐懼。
現年57歲的王福東有著10多年的挖隧道經驗,“從聽到幾個石頭墜落的聲音后,不到1分鐘,原本昏暗的隧道瞬間伸手不見五指,緊接著,一股灰塵撲面而來,“當時頭腦嗡嗡地響,心想前方肯定塌了”。他聽見身邊的工友被灰塵嗆得直咳嗽,緊接著,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完蛋,塌方了!”
黑暗中,聲音嘈雜,有人互相喊著對方的名字。“里面大部分都是湖北的,我也用方言喊附近工友的名字,通過聲音的大小引導,大家慢慢聚攏在一起。”
同為挖掘班工人的肖茲明也來自湖北。讓他印象最深的是被困時的餓和冷,為了節省體力,領班段宗林喊話,讓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其實,剛開始,大家還是很緊張,一些20歲出頭的小伙子剛開始還故作鎮定,但過了一段時間,他們也不吭聲了。在里面已經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我們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正如王福東所說,塌方那一刻,干這行已經六七年的楊成雖然害怕,卻仍然鎮定,他現年33歲。隨著時間推移,他越來越緊張,“一直聽不到外面的動靜,覺得與世隔絕了,開始害怕著急”。不過,幸好老鄉們都聚在一起,互相鼓勁。
今年62歲的陳吉昌,是這次被困者中年齡最大的,今年才開始從事這份工作。塌方后,他的心里一度產生了絕望感,“就感覺出不去了,這輩子可能結束了”。所幸,周圍的工友們拉著他,陪他聊天轉移注意力。有人說,以前經歷過更嚴重的意外都沒事,這次肯定沒問題。就這樣,老陳也多了些信心。
隧道內有滲水 增加存活希望
互相鼓勵能燃起希望,可緊接下來的饑餓感,很快加劇了大家身處黑暗絕境的恐懼。“大家是4日晚上8點開始上班的,已經近24小時沒有進食物了。”王福東稱。當時有一個小伙子說,如果再沒人來救,大家會活活餓死的。王福東趕忙安慰大家,“隧道內有滲水,只要有水,大家可以活超過一周”。
大家聊天的時候,現年31歲的肖茲明想起電影中的一幕,“吃紙皮可以充饑”。盡管黑燈瞎火,他還是想起在不遠處有堆放著一些紙皮。“當時考慮到可能要被困好幾天,為了能充饑,我還特意將幾公斤重的紙皮好好保存了下來。此外,由于當時里面只有一把手電筒,被困人員也不敢到處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