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此前動工時村民們并未看到相關通告?
蘇玉輝承認,施工隊于8月和9月份到過現場,當時手續確實還不完備,“這是公益事業,沒想到村民會反對,建設時間也比較緊,就想邊動工邊審批”。此后鎮政府也向村民作了解釋,“入戶口頭宣傳、發放宣傳單、組織村民代表面對面,大部分村民是同意的”。
目前審批材料已基本完備。前日下午,蘇玉輝向記者出示了多份材料:永定縣住建局9月28日頒發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寫明了湖雷鎮垃圾中轉站項目選址位于上湖村赤竹坑,擬用面積733平方米,擬建設規模140多平方米,項目符合城鄉規劃要求;還有一份鎮政府請福州通和環境保護有限公司制作的《環境影響報告表》,結論稱該項目的建設從環保角度是可行的。蘇玉輝說,該《報告表》已遞交永定縣環保局審批。
住建局通過的項目選址意見書
部門:
選址符合環保要求 日產日清就沒污染
就湖雷鎮垃圾中轉站的環評進展情況,記者昨日下午前往永定縣環保局進行了解。
縣環保局行政審批股沈股長說,之前確實有村民向他們反映相關情況。按規劃,湖雷鎮垃圾中轉站的日處理量是30噸,村民可能誤以為這是個污染大的項目,“如果做到日產日清的話,就不會有污染”。她介紹,中轉站必須有2到3名管理人員。
至于村民對水源的擔憂,沈股長說,湖雷鎮由省政府批復的集鎮水源保護區并不在那兒。中轉站垃圾壓縮后,會產生滲濾液和污水,“滲濾液由專門收集箱收集后,連同垃圾一起運至垃圾焚燒廠,不能排放”,而這種規模的中轉站一天產生的污水,跟一個家庭的生活污水量差不多,不合規也不可能排放。至于旁邊的水管,因為是隔絕的,所以不會受影響。
選址方面,根據要求,小于50噸的小型轉運站,衛生防護距離為8米。“選址上符合當地規劃、有《選址規劃書》、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就可以。”沈股長說,環保部門去現場看過,是符合環保要求的,“隔一座山,還有150米才有居民”。
沈股長表示,垃圾中轉站是民生項目,對處理集鎮垃圾有益。目前,包括縣城在內的多個鄉鎮也已陸續規劃建設垃圾中轉站。目前,湖雷鎮垃圾中轉站是第一個前來辦理環評審批的,審批通過后會向社會公開。(海都記者 戴敏 簡偉雄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