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在1930年底建成并長期保持暢通的從上海到瑞金(福建境內途經永定、上杭、長汀)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在護送領導干部、運送緊缺物資、傳送情報文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古田會議召開85周年、紅軍開始長征80周年。為大力弘揚優良革命傳統、推動閩西老區加快崛起,本報今起報道閩西紅色交通線沿線的部分地方發展新貌。
古木督的前世今生
“金砂古木督,田坎高過屋,丈二田坎,尺二田腹,牽牛唔過,手耙腳碌。”這首客家民謠描述的是古木督曾經田小土瘦的凄涼景象,也是當地農民清貧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永定縣金砂鄉上金村,如今的村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美蕉,美蕉也給村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圖為昨日,村民陳福香在其去年種植的20多畝美蕉林里采收成熟的美蕉。
然而,昔日缺糧的古木督,今天早已變了樣,并且有個響當當的新名字——上金村,這個永定縣金砂鄉所轄的我省著名革命基點村,如今成了美蕉的海洋。19日,記者來到這里。
走訪中,一些當地人告訴我們,他們至今仍習慣用“古木督”這個土名,歷史上的古木督永昌樓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色交通線中存在時間最長的閩西交通大站。不過,遺憾的是,我們已無緣一睹這座紅色小樓的風采,因為它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倒塌,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綠油油的美蕉樹。
“目前上金村美蕉種植面積已達3600畝,占全鄉一半以上。”永定縣古木督美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范光坤說,“我們合作社2008年成立,目前共有社員210名,其中70%都是上金村民。”
說話間,老范的妻子陳福香拿出剛從山上采下來的美蕉給我們看。見此情景,老范話鋒一轉,說起美蕉的種種好,“它耐寒、甜而不膩、能儲藏較久,而且9-11月均可采收,不搶農時。”
此時,一壺茶剛泡好,茶杯里“躥”起絲絲“霧氣”,滿臉紅光的老范呷了一口茶說:“如果管理得好,每畝地能產2500公斤美蕉,每公斤能賣個七八元,所以去年我又種了20畝,目前已種美蕉40多畝。”
說到管理,可謂“無巧不成書”。就在采訪前,市、縣供銷社剛找到范光坤,現場察看其合作社承擔的“千畝美蕉標準化栽培典型示范基地”項目建設情況,為計劃于11月進行的全國供銷總社驗收做好準備。
即將離開時,走在硬化的村道上,望著滿山的美蕉樹,老范告訴我們,合作社已輻射帶動高陂、洪山、峰市等永定多個鄉鎮和藍溪、稔田等上杭鄉鎮種植美蕉,美蕉大部分銷往廣東,這條致富路正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