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9日訊 前晚,針對龍巖新羅區阿古餐廳爆炸事故,龍巖市安監局牽頭,成立由公安局、消防支隊、住建局、食藥監局、質監局、監察局、總工會等部門組成的事故調查組。
今年6月,在泉州一大型酒店,一名清潔師傅鉆進布滿厚厚油垢的排煙管道清理
調查組下設綜合組、技術組、管理組,抽調了消防、建筑、化工等相關行業專家參與事故調查,并請省政府安辦指派三名專家指導事故調查組工作。海都記者獲悉,昨日上午,調查組的省、市專家已前往事發現場勘查,正式開展事故調查。
前日下午,龍巖市政府出臺緊急通知,要求有關部門立即對餐飲場所開展拉網式排查,燃氣、燃料、用電、消防安全等4個方面是重點排查對象。
排煙管為何能引發威力巨大的燃爆?餐飲場所如何正確維護排煙管?對此,昨日,海都記者采訪了相關專業人士,并走訪龍巖、泉州的多家餐館發現,小型餐館多數疏于清洗排煙管,較大餐館做得比較好,商業綜合體的餐館更規范,大都安裝廚房自動滅火裝置,將廚房隱患降到最低。
——事件進展——
龍巖餐飲場所大排查 對隱患“零容忍”
前日下午,龍巖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市安全生產工作緊急會議,公安、住建、交通、旅游等21個單位參加,對當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部署。隨后,龍巖市政府出臺《龍巖市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做好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稱,新羅區“12·16”阿古餐廳廚房燃爆事故的發生,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不落實,隱患排查整治不徹底等問題。
通知要求,各部門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個必須”的原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立即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以餐飲場所燃氣、燃料、用電、消防安全等為重點,拉網式的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對查出的問題和隱患,堅持邊檢查邊整改,以檢查促整改,對查出的問題和隱患,要實行“零容忍”,列出清單,限期整改,檢查結果和整改落實情況,要及時進行公布;對暫時不能整改的隱患和問題,要制定落實防范措施,指定專人盯守,限期整改、跟蹤落實;對隱患嚴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堅決予以停產停業整頓。
——說汝知影——
油煙聚集排煙管內 可能導致爆炸
龍巖阿古餐廳爆炸,原因初判是油鍋火苗引排煙管燃爆。排煙管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爆炸?
昨日,龍巖市公安消防支隊相關人士介紹,引起排煙管出現問題的可能性約有三種:一是餐廳未進行及時清理油污,排煙管道內油垢太多;二是排煙管的抽風機損壞;三是抽風機功率不夠。若出現后兩種情況,抽風機無法及時將油氣排出,致使排煙管道內油氣滯留。由于排煙管道內有炒菜時未燃盡油氣及殘留的油垢,再加上通風不順,當排煙管道內油氣聚集達到一定濃度時,遇上火星,便會發生閃爆。另外,若排煙管內排氣不順,致使廢氣滯留,再加上廚房油氣不斷往管道內聚集,會導致管道內油煙壓力過大,從而產生物理爆炸,再發生化學爆炸。
泉州消防支隊高級工程師康濤分析稱,排煙管道失火,是因為沒有按時清理管道,導致管道上堆積了大量的可燃物。油鍋內的熱油,濺到排油管道內的油污上且達到一定燃點時,會產生閃爆引發火情,當發生二次爆轟,聚集的熱量就會引發濃煙。他建議,餐廳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可安裝灶臺自動滅火裝置,第一時間將火情降到最小。
——記者走訪——
較小規模餐飲場所:
清洗費用高 多疏于清洗
昨日,海都記者走訪了龍巖市區和泉州市區的部分餐飲店,發現大部分均有安裝排煙管,但因為清洗費用高等原因,較小規模餐飲場所多疏于清洗。
海都記者在龍巖體育中心、西安路、登高西路、龍騰路等走訪時看到,多家中小型餐館安裝的排煙管道均為油煙分離型,清理大多為店家自己做,清洗的重點均是進煙口及抽風機。由于清洗方便,進煙口成清洗最多的地方,頻率從一周到一個月不等。而體育中心附近一家餐飲店,餐館的排煙管道從店內通到店外,大約10米左右,“管道太長,又高,沒辦法洗,管道沒用了,就直接換掉,成本也低”,老板王先生說。
泉州市區泉秀街一家主營快餐小炒店,店面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廚房安裝的排煙管直徑約30厘米,大概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才會清理油煙管。“清理費太貴了”,金女士說,由于清理費用較大,每次需四五百元,但請人來也清理不徹底,等時間長了,油垢堆積多了,再直接更換排煙管,花費近千元。
泉秀街另一家快炒店店主主陳先生介紹,開店三四年了,主營是炒菜,油煙比較多,也是半年清理一次,“每次需花費四五百元,也沒辦法每月都清理”。
部分中大型餐飲場所:
每月定期清洗 有的安裝自動滅火裝置
在排煙設施日常維護方面,中大型餐飲場所和小型餐飲場所形成鮮明對比。
龍巖新羅區美食城一家大型餐館,是龍巖市率先實行“明廚亮灶”的餐館之一,廚房的條件不錯。該餐館相關負責人游先生介紹,廚房排煙管由專業公司設計,為了更好排煙,根據排煙量大小,設置大小不一的排煙管,對油煙量大的炒鍋,也會多設幾個排煙管,“最大的有1.3米×1米大小”。據介紹,為了安全排煙,飯店每年都請專業公司定期檢查清理,并要求嚴格驗收,確保每次能夠徹底清理管道內的油污。
泉州市區泉秀街一家面積300平方米中型的餐飲店長范女士說,廚房發生過因油煙管問題著火的小事故,出于安全考慮,每月請保潔公司定期對廚房清理廚房排煙管,每次花費800元左右。
泉州市區寶洲街一商業綜合中心的餐廳廚房,每月統一清理排煙管道,該商場負責人向海都記者證實,任何一家餐廳入駐商場,還必須安裝廚房自動滅火裝置。商場負責人介紹,自動滅火裝置的一根管道安裝在油煙機上,只要溫度達到183℃,管道上的自熔片會自動斷裂,滅火裝置里的兩瓶滅火泡沫會噴灑滅火,整個過程只要2至3秒。如果泡沫噴完,連接自動滅火裝置的自來水管也會持續送水,整套設備的費用大約在1萬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海都記者走訪的上述商業綜合中心的5家餐廳廚房,還在頂樓裝了排風機和事故排風機等配套設施。如果排煙管起火,排風機上的閥門會自動關上,事故排風機則把燃燒產生的濃煙抽離廚房,緊急排向空中。
家政服務公司:
清理費用較高、意識不強 有的甚至幾年清一次
泉州市區祥遠路有一家主要做大型酒店或餐飲廚房清污的家政服務公司,該公司何經理說,清理費一般都要上千元不等,來他們公司做定期保潔的,一般四個月到半年左右一次。“夏季普遍會多點”,何經理說,按相關規定,大型的餐飲店一般要求一季度清理一次,但由于清理費用較高以及一些觀念意識不強,一些餐飲企業也疏于清理,甚至幾年才清一次。
“最厚的達十幾厘米,七八年都沒清理過”,該公司清潔工王先生從事這個行業六七年,每月工資平均在6000多元,但很辛苦,工作時間通常在晚上,數小時不等。油煙管直徑在七八十厘米的,需人鉆進去清理,王先生每回都弄得滿身油漬、油污。
泉州市區另一家政公司負責人謝先生介紹,公司進駐泉州已有三四年,主要訂單都是家庭油煙管清理,一般費用四五百元,“清一次好幾千元,許多飯店不愿意花這錢”。(海都記者 簡偉雄 戴敏 見習記者 黃曉蓉 賴志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