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鄉村已成大勢,但大多數鄉村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然而,記者近日在長汀縣紅山鄉赤土村銅鑼坑自然村采訪時了解到,他們沒有主動向政府要一分錢,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美化自己的家園。
河里的石頭變成景觀
清澈的小溪是村里天然的美景
銅鑼坑村與江西交界,3公里長的一條坑,一條小溪穿過零零散散的30余戶人家,清澈得可以直接喝。美麗鄉村建設也是他們的“中國夢”,但他們沒有向政府要資金,而是依靠自己的雙手一點點美化自己的家園。倡導者是村書記楊錦慶,美化大師是他的哥哥楊錦禎,好幫手是小組長楊桂炳。
退休教師楊錦禎在鑿石頭
村民整潔的家園
村里的木匠也自愿投工
他們對美化家園沒有太高要求,管好家禽家畜,整理屋里屋外,把河里的大石頭撈起來發揮作用,拆危房的木料用于建亭臺,加上有意識地植樹,留守在家的石匠木匠投工投勞,就這樣操作,使一個原本凌亂的家園搞得繽紛如畫。
楊錦禎是村里的退休教師,他既當木匠也當石匠,還充當美化大師,村里沒錢請工,他自己天天鑿石題字,引水建池,一個美麗鄉村的雛形在他們的努力下已經形成。他說:“過幾日你們來看,將有5輪水車咿呀在村里,你們有興趣來,我們就有能力接待!”(記者 朱裕森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