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本報就打車軟件在巖城使用情況作了《“滴滴打車”何時能在巖城普及?》的專題報道,彼時巖城只有五分之一的司機安裝了打車軟件,龍洲出租車公司也表示暫無引入“滴滴打車”的計劃。
半年時間過去,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調適期,打車軟件已經在巖城普及起來,司機、市民均享受到了“互聯網+”的便利,一定程度促進了城市交通效率,緩解了市民出行打車難題。
記者體驗:
不用出門即可叫車
“自從用了打車軟件,打車比以前方便多了,約好時間地點,等著司機上門來接就好了。”市民謝女士說,她很早就開始關注“滴滴打車”了,以前在廈門用過覺得很方便,只是遺憾龍巖不普及。最近半年,她發現龍巖可以用了,就出門必用。謝女士說,以前等的士都是抱著孩子在路邊站著等,現在她只要在出門前約好的士,就能坐等車上門了。
14日早上,記者也體驗了一把。早上8時正是上班高峰期,當天是陰雨天,記者打開“滴滴出行”軟件,輸入東岳花園的上車地點,發現附近路段有十幾輛車,記者輸入要去的地方,呼叫出租車。很快,軟件界面上顯示有出租車司機接單,不到1分鐘,記者便接到了司機鄭師傅的電話,告訴記者他2分鐘后在門口等。2分鐘后,記者果然等到鄭師傅的出租車,到目的地后,車費可以現金支付,也可以用支付寶、微信等網上支付,著實方便。
現狀:
80%以上的司機愛上打車軟件
鄭師傅說,當天如果不是記者用了打車軟件,在東岳花園門口是很難攔到出租車的。為了避免白跑一趟,出租車大多集中在城中心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較偏遠的地方如鐵山、龍門只有路過順帶才會去。如果沒有打車軟件,司機不知道那里是否有客,不會貿然前往,市民打車也只能靠運氣。
“有了打車軟件后,我們白跑的時間減少了,尤其夜班時大大降低空駛率,每個月的收入都增加了。”出租車司機賴師傅用“滴滴出行”兩個多月,已經在軟件上接了近200單了,每個月可以增收500元以上。
賴師傅透露,目前巖城已經有80%以上的司機安裝了打車軟件,只有少數因為手機配置跟不上或年紀較大的司機沒有用。
駕駛座前放置開著打車軟件的手機,成了出租車司機的新標配。(記者 劉玉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