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長天、層林盡染,初冬的長汀庵杰風景如畫。走進天下客家第一漂的起漂點,重新聳立的景觀大門,煥然一新的環龍門親水平臺木棧道,新安裝的皮筏艇溜槽……處處顯示著這個曾在“5·19”洪災中遭受毀滅性沖擊的漂流項目已經新生。
從“5·19”受災到8月7日重新開漂,不過短短80多天的時間,這在遭受重創的庵杰人看來并不容易。彼時,庵杰鄉上赤、庵杰、涵前、長科等4個村災情特別嚴重,185棟民房倒塌,唯一出境公路縣道新庵線被掏空、塌方,斷水、斷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災民的生活信心重新樹起來,重建生態新庵杰,再現美麗汀江源,長汀縣人大常委會發揮了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災情發生后,長汀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日源第一時間趕赴庵杰鄉指導災后重建,并提出了以重建漂流等生態旅游為切入口,恢復老百姓生產生活信心,帶動百姓致富的理念,指出要在更高的起點,更深的層級重新設計規劃旅游發展,并指派名城管委會專業人員具體規劃現場,幫助把旅游景區的防洪、防震、防雷、防火、防盜系統和音樂廣播、夜景燈光等一并設計到位。掛鉤庵杰鄉的長汀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華則全力協調災后重建方方面面的工作,督促推進災后重建。
長汀縣人大提出了要以人為本、全力恢復基礎設施、著力重建汀江客家第一漂等建議,還先后召開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常委會會議,對調研報告進行認真審議,督促推進災后重建,縣人大常委會委員鐘有春蹲點督促和參加落實調研建議。
“如果沒有縣人大的幫助,我們的漂流肯定不可能這么快復漂。”汀江源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曾長發說,為盡快修復漂流項目,王華召開漂流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成立了漂流重建工作領導小組,要求縣直掛鉤部門組成重建工作指導小組,每個重建工程節點由鄉政府和公司領導掛鉤負責。王華還親自到龍巖工發、縣國投公司、水利、水保、環保、交通、林業等部門協調災后重建進度推進事項,幫助協調銀行貸款500多萬元。
在重建過程中,縣人大還特別注重發揮鄉人大代表認真履職的作用,助力災后重建。“在修復漂流項目上,代表們提出了很多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建議。”長汀縣庵杰鄉人大主席范宜烽舉例說,如洪災沖毀了大橋,因為漂流項目,老百姓要到河對岸耕作非常不方便,代表曾小春提出修建耕作小橋的建議,很快相關部門便在不同河段安裝了3座耕作小橋。在漂流修復和庵杰村環保設施的重建中,代表石永高認真監督工程質量。針對災后矛盾糾紛多,鄉人大充分發揮代表密切聯系選民的作用,化解矛盾糾紛56起。
在縣人大的不懈努力下,經過縣、鄉兩級的持續拼搏,80多天,漂道、下漂點游客中心、游客休息長廊、龍門棧道、沿河生態護岸、沿途主要橋梁、配套的汀江源水土保持主題公園各項漂流設施就基本完工。8月7日,漂流正式復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游客就達到1萬兩千多人,“天下客家第一漂”再放異彩。
“在恢復中,各項目點得到了合理化布局,漂道設施比去年更牢固、更安全、更美觀,漂道通過重建改造更通暢,更節水。”長汀縣庵杰鄉書記張世雄說:“下一步,庵杰鄉將圍繞打造“客家的香格里拉”目標,按照“生態提升、文化提升、設施提升、產業提升、服務提升、品牌提升”的要求,在更高的起點上推動災后重建工作,使旅游真正成為庵杰鄉精準扶貧的主導產業,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記者 劉玉榮 通訊員 林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