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國家下達了第四批專項建設基金,總投資2.2億元、由漳平匯創新高電子科技公司與航天科技集團廣東航宇衛星科技公司合作的無線通信終端天線生產項目獲得了1200萬元的專項資金扶持。目前項目正按市場需求進行產品開發,致力打造成為省內天線生產、技術研發及公共檢測服務平臺。
昨日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今年我市極力將軍民融合項目列入申報“盤子”,積極申請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支持。目前還有上杭太陽銅業有限公司船用電纜生產、長汀金龍稀土公司年產600噸高性能釹鐵硼稀土永磁元器件、武漢北斗集團在龍巖投建梟龍高機動越野車等3個軍民融合項目獲得了國家第三、第四批共7200萬元的專項建設基金支持。
自“新古田會議”以來,我市累計與部隊、軍工集團所屬企業簽訂合同、協議項目40個。如何推動這些項目落地實施、加快形成新增長點?市軍民融合辦的同志介紹,首先是打造服務“高地”,將軍民融合項目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每個項目由1名處級干部具體負責跟蹤服務,全力幫助解決項目落地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總投資2.6億元的泰豪·海德馨軍民融合應急裝備及試驗場項目簽約后,新羅區成立領導小組專門跟蹤服務,及時在龍州工業園區調劑出75畝山坡地,做好“三通一平”后交付項目建設,并由政府出資架設一座橋梁,解決企業老廠區與新項目之間因交通不便的問題,目前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中船重工集團第七二五研究所廈門材料研究院、三晶硅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龍巖投資1.2億元建設高純硅生產加工項目簽約后,我市專門組建了項目工作班子,幫助推動項目單位搭建公共檢測實驗平臺,對項目所需廠房進行改造,并在項目審批、申報專項建設基金上給予全力支持。該項目落地建成后,將填補國內高純硅生產空白。
推動軍民融合項目深化落地,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近期我市準備出臺十一條政策措施,從推動項目對接和落地建設、推進民品參軍拓展市場、促進軍民技術交流合作、加強要素保障等四大方面支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進一步調動企業參與軍民融合的積極性,構筑軍民融合政策“洼地”。
服務推動、政策助力,使得一個個軍民融合項目加快落地實施。據市軍民融合辦統計,目前40個簽約項目已順利落地實施20個,為我市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夯實了基礎。(記者 林阿玲 通訊員 郭衛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