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來到永定區高陂鎮增坑村,穿梭在崇山峻嶺間。村主任黃才杰一邊引領我們走,一邊介紹村情。他說,增坑村位于永定區東北部,地處永定區高陂、虎崗與新羅區龍門、紅坊的接合部,是永定最偏遠的革命基點村之一。在閩西革命最困難的時候,增坑人冒著生命危險,積極支援和配合永太游擊隊、紅八團、閩西南抗日討蔣軍開展革命斗爭,成為著名的革命基點村。增坑村地勢險峻,山高林密,平均海拔800米,是黃崗水庫的水源地,全村有1000余人。過去,村民祖祖輩輩靠砍竹伐木為生,做手工紙換取生活費,上世紀末開始,當地群眾看到養豬效益好,紛紛建起養殖場,排泄物處理達不到標準,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013年,永定區投入巨資治理養殖業污染,增坑村是首先整治的區域之一。增坑村群眾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拆除豬舍……山青了,水清了。
豬圈拆后,如何發展走致富路?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們積極投身轉型創業大潮,走出大山的村民黃才杰在西陂村,投資25萬元,流轉土地35畝,建起“才杰家庭農場”,種植多種蔬菜,今年的收入相當可觀,黃才杰說“城鎮也可念農經”;村民鄭希煊夫妻倆來到開發區打短工、學手藝,購置了一套房子,一家人生活富足穩定,他說“勤勞節儉家興旺”;村民鄭希偉在開發區開了一間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開業當天達成交易182單,交易額達2.31萬元,實現了“開門紅”。鄭希偉說“電商助力創業夢”……
不少群眾則利用增坑村優質的山泉水和生態環境在家創業。村民陳美嫵籌集資金20萬元,注冊建設釀酒廠,酒糟用于養牛,牛糞用于果蔬,嚴格落實零排放,既廢物利用,又增加收入。產品還在網上展出,拓寬銷售渠道。陳美嫵說“誠信經營路子寬”;村民黃燦琴建起蘑菇大棚,利用稻稈、花生苗、玉米稈生產蘑菇,第二茬就收回了成本,下腳料又是明年種植果蔬的一大寶,黃燦琴說“農業廢料可聚寶” ……鄉親們都認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金字招牌”,要珍惜好,保護好,利用好。
如今,大山的村民,家家戶戶都買了新房,出入有小車,過著幸福的生活。(記者 王耀輝 通訊員 賴守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