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祈求千家福,公王庇佑萬眾安。”11月22日,永定區古竹鄉大德村供奉“民主公王”神壇的廈塘壩一帶熱鬧非凡。神壇周邊和村主干道處處彩旗飄揚,1000多只紅燈籠、200多座紅色拱門、50多根金色龍柱、50多個空飄氣球,烘托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大德村和周邊鄉鎮(村)、甚至香港、澳門、廈門、漳州、深圳等跨區域的信眾齊聚這里,共度“民主公王”集福大慶民俗活動。
圖為信眾在叩拜祈福
據村里75歲的蘇南平介紹,大德村舉辦“民主公王”集福大慶民俗活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一般在每年秋收后的農歷十月中旬進行,具體時間擇日而定,活動連續3天。第一天為齋供,第二天起,各地善男信女前往供奉“民主公王”神壇,散奉齋果牲品、秉香燃燭、點放鞭炮,叩拜“民主公王”。第三天,1500多名賓客集福大聚會。其間,大班戲、木偶戲等極具客家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精彩上演,讓村民盡享民間傳統文化盛宴。
蘇南平說,“每年這個時候,許多外出的鄉親都會回來,與族人同樂。集福大慶民俗活動,過去僅僅是為了慶豐收、求平安,而現在變成了懇親聯誼、融洽鄉情、增進交流、共謀發展的一個良好平臺,越來越受到歡迎。”
實際上,“民主公王”稱公王為“民主”,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自由,而是信眾賦以神“佑民為主”的愿望。相傳,“民主公王”歷史上確有其人,名叫明德,是一位武舉人。明正德年間,為反抗官府壓迫和抵御外敵的騷擾,建山寨、筑土樓、訓壯士,保民安居樂業。明德去世后,民眾感其恩德,建廟供奉。明正德皇帝敕封為“東山福王民主公王”。在永定區,民主公王信仰十分興盛,幾乎每個村落都有“民主公王”廟。(通訊員 劉永良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