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大溪村旅游公路旁一處小山坑里,臺商李逢春正在他經營的山莊里忙著籌劃鄉村游項目。旁邊,李逢春79歲的老母親李謝足老太太則喜滋滋地品嘗著客家糍粑。
滿山的柿子紅了,老李帶著從臺灣前來探親的兒子上山品嘗,兒子狼吞虎咽的樣子逗得老李哈哈大笑。
自從去年年底山莊開張,李老太太就住在大溪不想走了。李逢春是永定臺商中,唯一帶著母親來創業的,成為土樓旅游的一個佳話。
李逢春79歲的母親身體矯健,還時常熱情地為游客介紹莊園里的各種植物。
生意好的時候,人手不足,老李就很高興地打下手。
莊園里的臺灣姜開花了,老李摘下姜花品嘗味道。
今年57歲的臺北人李逢春,1996年就前來深圳投資辦廠,從事來料加工,近年他將工廠租給別人,前來閩西尋找商機。龍巖山清水秀,旅游資源豐富,他從臺北盛行的民宿業看到了這里鄉村旅游的前景。
2014年3月,在大溪鄉大溪村一處荒山凹里,李逢春流轉土地150畝,搭建古色古香的平房,建設食宿一體的農家樂,擴建提升原有的果園。半年后,他的臺灣民宿風格的旅游山莊開業了,30多間客房為游客提供住宿,餐廳可以同時容納80余人。據介紹,開業以來,入住率基本上在80%以上,客人主要來自廣州、深圳、臺灣、東南亞和美國等地區。
大溪村貌日新月異,游客逐漸增多。
李逢春總是親自當導游,帶游客到大溪土樓溝欣賞客家土樓。入秋以來,一些遠在北京、東北的客人前來享受候鳥式休閑,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
這不,永定四季常青的土樓風景和溫暖如春的氣候,居然讓李老太太也一住不想走了。李老太太告訴記者,永定的空氣、氣候、生態好,客家人人情味濃厚,閩西比車水馬龍的臺北更宜居,大陸又是自己的祖國,她在這里住了半年多,已經很習慣了。(本報記者游慶輝通訊員馬斌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