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九一路一超市附近,有人支起了簡易的攤位,上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布玩偶。在旁邊,一個明顯的豎條幅矗立,上面寫著“掃碼送玩具”,不少路過的行人湊上前去一看究竟,了解到這是商家舉行的掃二維碼送玩具活動。在活動現場,不少市民拿起了手機,按照操作掃描二維碼贏取毛絨玩具。
隨著和互聯網有關的新公司、新平臺的出現,街頭巷口、商場超市門前掃碼送禮的活動隨處可見。面對掃碼送禮,不少市民抵擋不住免費的誘惑,“通常是掃下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覺得沒啥損失,還能免費領東西。”市民李小姐表示,每次遇到掃碼送禮的事,自己幾乎都會掃,有時還會提供自己的姓名和手機號,雖然很多時候并不了解要掃的二維碼究竟是什么。采訪中,商家也表示只是公眾賬號吸引粉絲的一種方式,不會對市民造成不良影響。有市民反映,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掃描二維碼免費送東西的活動,但一般情況不會涉及到個人及其銀行賬戶的真實信息,只是需要簡單地掃描二維碼,關注某公眾平臺的微信公眾號即可。
對此,我市公安部門的民警表示,二維碼具有提供網址鏈接的入口功能,還是一種存儲技術、快速采集技術,此外它還有物體標識應用功能,能提供一種“微身份”。由于二維碼的多種功能,如果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則可能成為其盜取公民信息或盜刷公民銀行卡等違法行為的工具。目前,手機實名制之后,二維碼注冊也是實名制,而掃描二維碼之后,再加上用身份證注冊,并留取了個人頭像,這樣注冊者的個人信息就完全泄露給了商家,而一些不良商家若無可靠保障,就會產生可怕的后果。“隨著二維碼的普及,借助二維碼傳播惡意網址、發布手機病毒等不法活動也在逐漸增多,原本掃出禮品、優惠的二維碼,漸漸成為‘暗藏殺機’的危險地帶。”民警提醒市民,二維碼是否藏有病毒,從外觀上無法辨別,為避免落入陷阱,市民勿輕易掃碼不明二維碼,切莫貪小便宜吃大虧,要謹慎下載與安裝。 (邱琳娜)